当前位置: 初中科学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8年中考科学错题集训34:化学实验(1)

更新时间:2018-06-01 浏览次数:964 类型:一轮复习
阅卷人
得分
一、实验探究题(共20题;共80分)
  • 1.

    酒精灯是实验室常用设备.某科学小组同学用下列提供的仪器、装置设计实验方案,探究酒精(C2H6O)在氧气中燃烧的产物。

    (1)为尽可能多地检验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成分,上述装置的连接顺序应该是:混合气体→ →CAB→尾气处理。(填装置编号,装置可重复使用)

    (2)科学小组同学讲将酒精燃烧后生成的混合气体,按正确设计方案及操作顺序进行实验,发现A、B、D装置中物质均出现明显现象,从而确定酒精燃烧的产物为 。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 因为“1升水中大约能溶解1升二氧化碳”,所以我们常采用向上排空气集气法收集二氧化碳,在集满二氧化碳时,玻璃片的 (选填“毛”或“光”)面应朝下盖上集气瓶,有同学质疑:因为发生反应时排出气体的速度很快,二氧化碳与水接触的时间很短,溶解的量可能不大,于是他们决定探究二氧化碳是否能用排水集气法收集?他们查阅资料得到:①排水集气法收集时,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损失很小;②排空气集气法与排水集气法的二氧化碳纯度比较如表所示:他们得出的结论是: 。

    收集的方法

    二氧化碳的纯度

    排空气集气法

    71%

    排水集气法

    87.5%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

    小明在学习了“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知识后,进行如下实验:

    ①按图中甲组装实验仪器并进行气密性检查。

    ②取10毫升溶质质量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0.03克二氧化锰装入容器,塞紧橡皮塞,接上压强测量仪(如图乙)。

    ③倾斜装置,使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充分混合,用压强测量仪测量容器内的气压。

    ④分别用0.06克、0.09克和0.12克相同的二氧化锰重复上述实验,整理相关数据如图丙。


    1. (1) 写出步骤①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具体操作及气密性良好的判断依据: 。

    2. (2) 实验中,小明用 来反映产生氧气的多少。
    3. (3) 本实验除了研究“二氧化锰质量对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质量的影响外”还可以研究的问题是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 在实验室,小金分别用甲盐的晶体配制了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A的溶液和30%的B溶液,但忘了帖标签,请你运用两种不同的科学原理,分别设计两个简单实验来判别这两瓶溶液,请写出简要的实验方案和明确的判断依据,有下列仪器、物品供选择,量筒、天平、小烧杯、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漏斗、玻璃棒、滤纸、温度计、新鲜萝卜、甲盐的晶体。(实验室的室温为30℃,30℃甲盐的溶解度为50g)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 (2016·湖州)

    科学兴趣小组做碳还原金属氧化物实验后,收集到CO和CO2的混合废气,考虑到废气直接排放会污染环境,想把废气初步分离回收再利用.用如图所示的装置进行分离实验(收集装置略去).

    1. (1) 广口瓶中加入的是       

      A . NaOH溶液 B . NaCl溶液 C . Ca(OH)2溶液
    2. (2) 打开阀门K2通入混合气体,首先分离得到气体,接着关闭阀门K2打开阀门K1 , 将分液漏斗中装的溶液滴入广口瓶中,在广口瓶中看到有气泡产生,从而分离出第二种气体.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6. (2023·杭州模拟)

    焦亚硫酸钠(Na2S2O5)是一种常用的食品抗氧化剂,小金模仿化工生产,用如图装置来制取Na2S2O5

    已知:A中发生的反应为:H2SO4(浓)+Na2SO3═Na2SO4+SO2↑+H2O

    B中发生的反应为:Na2SO3+SO2═Na2S2O5

    1. (1) 图中盛放浓硫酸的仪器名称是

    2. (2) 写出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在实验过程中,滴加浓硫酸不宜过快,理由是

    4. (4) 该实验开始滴加浓硫酸时,应先除尽装置内的空气,若忘记这一操作,新制取的Na2S2O5产品中会混有Na2SO4杂质,这与O2有关(填化学性质)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7. (2017·温州)

    在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实验后,为了进一步探究二氧化锰的用量对氯酸钾分解速度的影响,小明用如图装置,以及实验室提供的实验所需药品和器材进行实验。老师对实验的建议:①每组实验氯酸钾用量可取4克,二氧化锰质量不宜超过2克。②实验应设计4组。

    1. (1) 结合老师建议,补充完整实验步骤①之后的其它步骤。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2. (2) 实验结束后,小明回收了二氧化锰。如果要证明二氧化锰是氯酸钾分解的催化剂,还需验证该二氧化锰的保持不变。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8. (2017·舟山)

    下面是实验室制取和收集气体的装置。如果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并收集一瓶干燥的氧气,应选择下列装置中的(用编号表示),检验这瓶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9. (2017·丽水)

    许多科学发现从重视微小差异开始。科学家瑞利和拉姆塞正是重视氮气密度的微小差异,才最终发现了稀有气体氩气。

    材料一:1892年瑞利发现,在相同条件下,由空气中除去氧气、二氧化碳、水蒸气和灰尘后获得的氮气,其密度为1.2572克/升;由含氮化合物反应并除去水蒸气后获得的氮气(NH4NO2==N2↑+2H2O),其密度为1.2505克/升,两者密度差值虽小;却完全超出了实验误差范围。

    材料二:1894年4月瑞利和拉姆塞开始用如图装置进行“清除空气中氮气”的实验研究:在倒立圆底烧瓶内引入两根金属导线,通电使瓶中空气里的氧气和氮气生成氮的氧化物,用碱液来吸收生成的氮的氧化物和原有的二氧化碳气体。并从气体进口不断向瓶内补克氧气,使反应持续进行。

    材料三:瑞利和拉姆塞又设计了另一实验装置,将上述实验所得的气体干燥后,通过红热的铜粉来除去其中的氧气,得到少量的剩余气体,对剩余气体做光谱分析得知,这是一种未知的气体,并测得其密度约是氮气的1.5倍。1894年8月13日他们共同宣布:发现了一种未知气体,并命名为氩气。

    材料四:1898年拉姆塞等人利用不同的物质沸点不同,又发现了氪气、氖气、氙气。

    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与纯净氮气密度值更接近的是由获得的氮气密度值(填“空气中”或“含氮化合物反应”);

    2. (2) 实验中不断向瓶内补充氧气的目的是

    3. (3) 在当时实验条件下,很难利用化学反应除去氩气,获知“未知气体”中还有其它气体存在,其理由是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0. (2017·台州)

    为探究催化剂对双氧水(H2O2)分解的催化效果,某研究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图中的实验能否证明MnO2是双氧水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并说明理由:

    实验二:从表格的设计可以看出,该实验的目的是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1. (2016·杭州)

    小金为了探究温度对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影响,借助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夹持装置略去),进行了两次实验,两次实验的部分设计如表所示:


    实验1

    实验2

    MnO2的质量/克

    0.5

    0.5

     5%的H2O2的体积/毫升

    40

    待填

     水浴温度/℃

    20

    80

    1. (1) 实验2中应加入5%H2O2毫升;

    2. (2) 在两次实验中,可通过来比较H2O2分解反应速率的大小;

    3. (3) 实验2中水浴温度控制在80℃时,测定的反应速率会比真实值偏大,其原因除锥形瓶内气体受热膨胀外,还有

    4. (4) 实验结束后若要将MnO2从混合物汇总分离出来,可采取的方法是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2. 某学校科学兴趣小组在研究“带火星木条复燃与氧气体积分数的关系”的课题中,采取了以下实验步骤:

    ①取5只250毫升集气瓶,向5只集气瓶中分别装入25毫升、50毫升、75毫升、100毫升、125毫升的水,并用毛玻璃片盖住,依次编号为1、2、3、4、5。

    ②用分解过氧化氢(H2O2)的方法制取氧气,通过排水法将上述1~5号瓶中的水排去。

    ③将带火星的木条依次插入1~5号瓶中,把观察到的现象和计算数据,填入下表。

    集气瓶标号

    1

    2

    3

    4

    5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28.9%

    36.8%

    44.7%

    52.6%

    60.5%

    带火星木条的状况

    微亮

    很亮

    复燃

    复燃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根据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只有在纯氧中才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集气瓶中氧气的体积分数≥52.6%时,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复燃 C . 只要有氧气存在就可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 (2) 上述实验表明:物质燃烧的剧烈程度与氧气的浓度有关,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请你再举一例,将实验内容和实验现象填写在下表中: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氧气浓度越大,燃烧越剧烈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3. (2016·台州)

    资料显示,将新制的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H2O2溶液,加热到80℃时,才有较多氧气产生,而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加入催化剂,常温下就会立即产生氧气,反应速度快,所需时间短.

    1. (1) 小晨按图甲装置进行实验,当试管中有大量气泡出现时,伸入带火星的木条,木条并未复燃,为此,他利用图乙装置收集气体,再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木条复燃,那么图甲实验中带火星木条未复燃的原因是

    2. (2) 小柯利用催化剂使H2O2溶液分解制取氧气,图丙是他设计的气体发生装置,请你指出一处错误

    3. (3) 采用相同质量5%的H2O2溶液,图丁虚线表示加热分解制取氧气的曲线,请你在该图中用实线画出利用催化剂制取氧气的大致曲线.(假定两种方法H2O2均完全分解:曲线画在答题纸上)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4. (2016·温州)

    为验证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小明按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了多次实验,发现每次测得的氧气体积分数总是远小于21%,他认为误差主要由实验装置造成,于是改用图乙装置进行实验,步骤如下:

    ①连接装置并检查气密性.

    ②在量筒内加入100毫升的水.

    ③在广口瓶中加入少量水,使瓶内空气体积为250毫升.

    ④在燃烧匙内放入过量的红磷,塞紧瓶塞,关闭止水夹,接通电源使电烙铁发热,点燃红磷后,断开电源.

    ⑤燃烧结束并充分冷却后,打开止水夹,待量筒内水面不再下降时,记录量筒内水的体积为65毫升.

    1. (1) 小明按如甲装置进行实验时,该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 (2) 与装置甲相比,装置乙中使用电烙铁可以减小实验误差,其原因是:

    3. (3) 根据本实验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

      小明发现,测量结果与真实值仍有较大差距,查阅资料发现,引起本实验的误差除装置外,还与可燃物的性质有关.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5. (2016·嘉兴) 科学探究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思维,某兴趣小组进行了金属燃烧实验:

     实验

    1

    2

    3

     步骤

     将一片铝箔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将另一片相同铝箔伸入到充满氧气的集气瓶中,引燃

    将一段镁条在空气中用酒精灯加热

     现象

     铝箔不燃烧,溶化后也不滴下,外面立即形成一层薄膜

     铝箔剧烈人少,发出耀眼白光

     镁条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试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进行1、2实验的目的是为研究铝和氧气反应的剧烈程度是否与氧气的有关.
    2. (2) 某同学分析1、3实验后就得出了如下结论:不同金属的活动性是不同的,其他同学认为这个结论不可靠,你认为他们的理由是
    3. (3) 在实验1中,有同学用细针去刺破液态铝外的薄膜.观察到里面的液体铝依然没有流出来,实验后,同学们查阅资料获知该薄膜是氧化铝,其熔点明显高于酒精灯火焰的温度,由此推断,刺破薄膜后液态铝会迅速和反应又会形成致密氧化膜,所以液态铝不会流出来.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6.

    二氧化硫可使一种叫做品红的红色试剂褪色,也可以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某同学为验证木炭和浓硫酸在加热的条件下反应生成的产物,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请根据实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同学猜测生成物可能是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理由是

    2. (2) 为证明反应有水、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生成,请将实验装置用字母排序(装置可重复使用)。

    3. (3) 若猜测正确,请写出木炭和浓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 (4) 若实验中只提供一瓶品红溶液,对实验结论的影响是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7.

    在学习了实验室制取氧气的知识后.某科学小组同学对于“含氧化合物制氧气“问题。提出了如下观点:

    【观点】Ⅰ.只有含氧化合物才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Ⅱ.任意一种含氧化合物都可以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已知】实验室制氧气的反应原理如下:

    ①2H2O22H2O+O2↑ ②2KClO32KCl+3O2↑ ③2KMnO4K2MnO4+MnO2+O2

    对于以上观点,该小组同学决定用学过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加以证明.请你一同参与探究并完成下列问题:

    1. (1) 【探究一】针对观点I,大家一致认为不需要设计验证实验就可直接判定该观点是正确的。

      ①他们判定观点Ⅰ正确的理论依据是 。

      ②除上述实验室制氧气的三种反应物以外,请你再列举﹣种能分解生成氧气的非金属氧化物 。(填化学式)

    2. (2) 【探究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高锰酸钾三种物质以及试管(主要成分是SiO2)、酒精灯、铁架台等必要的仪器.请从中选择合适的药品及仪器,从含氧物质加热能否产生氧气的角度,设置一组对照实验,证明观点Ⅱ错误.

      上述对照实验的方案是: 。(要求写出操作方法、实验现象及结论)

    3. (3) 【评价交流】比较①、②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MnO2作催化剂,但KClO3需要加热;比较②、③反应原理可知,两者都需要加热,但KClO3还需要催化剂,根据上述分析,对含氧化合物制氧气,归纳槪括出一个新的观点(观点Ⅲ)。

      观点Ⅲ:含氧化合物若能作为反应物制氧气, 。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8. 2011年江西省某市化学实验操作考察的实验之一是“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现摘录某同学的实验过程如下:

    ①选择适当仪器,组装成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

    ②检查装置气密性,装置气密性良好;

    ③向集气瓶中加水,并倒置于盛有水的水槽中,集气瓶底部出现气泡;

    ④将药品平铺于干燥试管底部,在导管口放置蓬松的棉花团,塞上橡皮塞,固定于铁架台上;

    ⑤点燃酒精灯加热,待导管口有气泡产生,立即用集气瓶进行收集;

    ⑥气体收集完毕,用毛玻璃片将集气瓶口盖好,从水中取出并正放在桌面上;

    ⑦先熄灭酒精灯,后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步骤②的操作与观察到的现象是:;若装置无破损,加热一段时间后,观察到高锰酸钾已大量分解,但导管口仍未产生明显气泡,可能的原因是
    2. (2) 上述实验步骤中,可能导致集气瓶中收集的氧气不纯净(水蒸气不计)是;(填序号)
    3. (3) 步骤⑦中的操作,可能引起
    4. (4) 有一名同学欲用图2装置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则氧气应从导管口通入,验证此装置是否收集满氧气的方法为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9. (2017·绍兴)

    蜡烛(主要含C、H、O元素)在密闭容器中熄灭的原因是什么?燃烧的产物是什么?小敏认为蜡烛熄灭的原因是燃烧消耗完了容器内的氧气,并对燃烧产物提出猜想:

    ①燃烧的产物可能有CO2

    ②燃烧的产物可能有H2O。

    除了上述猜想,你的猜想:燃烧的产物可能有

    实验一:在密闭容器中点燃蜡烛至熄灭,抽取10毫升密闭容器中的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饱和澄清石灰水中,发现石灰水始终没有变浑浊。从实验的科学性考虑,下一步是(选填字母)。

    A.直接得到燃烧产物中没有CO2的结论

    B.再多抽取一些气体注入到试管中的石灰水中

    C.增加饱和澄清石灰水的质量

    实验二: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多功能传感器进行有关量的测量,装置如图所示。实验结束后,铝板表面有黑色固体颗粒,同时传感器采得实验前后的有关数据如表所示:

     

    相对湿度

    氧气含量

    二氧化碳含量

    一氧化碳含量

    蜡烛点燃前

    48.4%

    18.7%

    0.058%

    0

    蜡烛熄灭后

    71.6%

    15.6%

    3.643%

    0.0182%

    由实验及结果分析,密闭容器内蜡烛熄灭的原因是;蜡烛燃烧生成的产物是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

     请你分析以下实验装置,并学习所提供的材料.

    实验装置:

    学习材料:氨气(NH3)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氨气能使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色.实验室可用加热氯化铵和熟石灰两种固体的方法制取氨气[2NH4Cl+Ca(OH)2CaCl2+2NH3↑+2H2O].

    铵盐易溶于水.Ca(OH)2微溶于水.氯化银(AgCl)是白色固体,难溶于水.CaCl2溶于显中性,NH4Cl溶液显酸性.

    请回答:

    1. (1) 仪器a的名称是  ,仪器b的名称是

    2. (2) 用KMnO4制取氧气时,应选用A装置.选用A装置的原因是  .

    3. (3) 实验室欲制取并收集氨气,选取的发生装置是  (填装置编号,下同),收集装置是  .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操作方法是  .

      某同学对制取氨气反应后反应器内的固体物质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

      ①取反应器内少量固体于试管中,加水溶解、过滤,得到滤液.

      ②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无色酚酞溶液,溶液颜色无变化,说明固体物质中不含Ca(OH)2

      ③另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向试管中滴加AgNO3溶液,产生白色沉淀,该同学得出了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

      你认为“固体物质中一定含有NH4Cl”的结论是否正确  (填“是”或“否”),理由是  .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分数:80分
题数:20
难度系数:0.55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Ⅱ卷 主观题
一、实验探究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