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统编版(部编版)(2024) /八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 /6 阿西莫夫短文两篇 /被压扁的沙子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人教部编版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下册语文第2单元第6课...

更新时间:2019-01-30 浏览次数:304 类型:同步测试
阅卷人
得分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共11题;共32分)
  • 1. 给下列划线的字注音。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 下列带点词语的拼音有误的一项是(   )。

    A . 褶(zhě)皱劫(jié)难 B . 遗骸(hái)蟾蜍(yú) C . 两栖(qī)深渊(yuān) D . 追溯(sù)衍(yǎn)射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 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 . 地球上最后一次完整的泛大陆大约是在2.25亿多年左右前形成的。 B . 汽车实际上是造成所有空气污染(特别是城市中空气污染)、引起酸雨和全球温度上升的基本途径。 C . 音乐家贝多芬,之所以拥有如此崇高的荣誉,关键在于他的作品以及他作品独特的震撼力。 D . 这次展览会上,人们看到和听到的都是各地优秀的民族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括号中的话所起的作用(   )。

    A . 说明金刚石是由碳构成的。 B . 说明金刚石的珍贵,变成碳太可惜了。 C . 补充说明增温可以加速斯石英返回原始状态。 D . 补充说明金刚石可以分解成碳,而斯石英只能分解成沙子。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 依次填入下列句子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所有陆地________都处在热带和温带环境内,所以恐龙可以在泛大陆的不同地区舒适的生活。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________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如果你把温度升得足够高,就________使这种变化加快。似乎可以肯定地说,斯石英也________出现在压力极高的地壳深处。

    A . 似乎  常常  可   肯定 B . 似乎  一直  可   应该 C . 几乎  常常  可能 应该 D . 几乎  一直  可能 肯定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6. 第三段中“金刚石的形成与此相同”中的“此”指的是(    )。

    A . 金刚石中的碳原子被挤压得异常紧密。 B . 金刚石和斯石英同样存在一个向外扩散恢复原貌的趋势。 C .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D . 斯石英的原子出现相互排斥的趋势。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7. 选出没有运用说明方法的一项(      )。

    A . 例如,在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宣布在詹姆斯罗斯岛发现了一些化石骨骼。 B . 可以这样比喻,板块背上驮着许多大陆,当板块向一个或另一个方向运动时,大陆也随之一起运动。 C . 如果在850℃的温度下把斯石英加热30分钟,它将变为普通沙子。 D . 钓鱼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福建等地的渔民一直登岛从事捕鱼、采药。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8. 第二段中说“斯石英并不十分稳定”的依据是(    )。

    A . 斯石英是沙子组成的。 B .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靠得太近。 C . 斯石英的原子之间结合得极为致密。 D . 斯石英原子的相互排斥进行得非常缓慢。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9. 加线词语在句中的表达作用正确的选项是(   )。

    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A . “也许”是副词,有“或者”、“可能”的意思。 B . 该词应该去掉,影响说明文的表达效果。 C . 用“也许”表明作者不十分肯定。 D . 用在这个句子里表示对恐龙灭绝的这种原因只是一种猜测,而不是结论,使表达极有分寸。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0. 下列两组词语中,每组都有一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①烦躁   瑰宝   松懈   含辛如苦   痛心疾首   改为

    ②凋零   谛听   暇想   别出心裁   物竞天择   改为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1. 指出下面各句运用的说明方法。

    ①一立方英寸被压扁的沙子比一立方英寸普通的沙子要重得多。

    ②“板块构造”理论很快为地质界几乎所有的问题提供了答案,如火山、地震、岛屿链、海洋深渊等等,这些在以前一直是不解之谜。

    ③位于南极中心部位的南极洲是全球的大冰箱,地球上所有冰的十分之九都在南极冰盖。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二、综合题(共1题;共2分)
  • 12.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回答问题。

        冬去春来,乍暖还寒。人们在起床时发现窗外的世界陷入了茫茫雾海,这样的天气被广东人称为“回南天”。回南天是一种天气返潮现象,一般出现在二三月份。因为冷空气走后,暖湿气流迅速反攻,使气温回升,空气湿度加大,一些冰冷的物体表面遇到暖湿气流后,容易产生水珠。“回南天”出现时,空气湿度接近饱和,墙壁甚至地面都会“冒水”,到处湿漉漉的,空气似乎都能拧出水来。浓雾是“回南天”最具特色的现象。据统计,回南天现象严重时可使能见度降至50米以内。

    1. (1) “回南天”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不超过50字)
    2. (2) “回南天”的主要特征是。(不超过15字)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31分)
  • 13. 阅读《被压扁的沙子》节选,回答问题。

        ①在过去的9年里,科学家们一直对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的一个新观点争论不休,这个问题最终也许会得到解决。

        ②1980年,曾经有报道说,在一个6500万年前形成的沉积物薄层中,发现了稀有金属铱,它的含量异常丰富。一些人认为,这可能是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内部,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和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包括所有恐龙在内的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③毫无疑问,6500万年前地球上曾经有过一次“大灭绝”,发生过一次“大劫难”。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科学家都认为这是由巨大撞击引起的。例如,1987年就有人指出,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喷发,那么也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巨大灾难。

        ④因此,目前存在两种对立的理论,即“撞击说”和“火山说”。

        ⑤这不仅仅是一个学术问题,因为我们将来也许还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大灾难(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地了解这种事件所产生的影响,希望将来一旦 面临这种事件,我们可以采取某种应急措施。

    1. (1) 这段文字说明的对象是什么?采用了什么样的说明顺序?
    2. (2) ②③④段文字说明了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有哪两条?其依据分别是什么?
    3. (3) 第②段文字中划线的“可能”“也许”能否删去?为什么?
    4. (4) 第③段文字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4.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①通过模仿太阳的热核聚变反应,中外科学家正在建造人类首颗“人造太阳”。“人造太阳”计划由欧盟、中国、美国等7大经济体联合打造,已历经30余年,预计2019年建成,2050年商用。

        ②2016年4月底,中国承担生产和设计的首个超大部件——脉冲高压变电站(PPEN)首台主变压器,三运往“人造太阳,,设施的建造地法国。随着各类设施逐渐完工,人类离建成首个“人造太阳”的目标越来越近。

        ③为什么要制造“人造太阳”?这和人类长久以来的能源危机有关。现代以来,随着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人类对煤、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的消耗速度越来越快。据测算,人类最多还能用两三百年的自然能源,即使核能也只能用数百年。

        ④此外,像煤、石油这些能源的燃烧还会引发温室效应、酸雨等,对环境造成严重破坏;核电站或核能发电厂的能量来源是核裂变(能量产生过程与核聚变相反),所需原料稀有,产生的废料也没法安全处理,还可能产生核泄漏。

        ⑤不光我们这一代,我们的子孙将从哪里弄这么多能源呢?科学家们带着这个惊恐的问题,把目光投向了核聚变。天空中的太阳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变体,几十亿年为人类提供了光、热。那太阳是怎么做的呢?

        ⑥简单来说,当两个质量较轻的原子核聚合为一个较重的新原子核时,大量电子和中子能够逃离原子核的束缚,带来巨大能量。在自然界中,最容易实现的聚变反应是氢的同位素——氘和氚的聚变。据测算,1千克氢燃料经过聚变反应所产生的能量,至少可以抵得上4千克铀燃料或1000万千克优质煤燃料释放的能量。

        ⑦要提取它们,方法也十分简便,成本也很低。我们从海水里舀一升水,其中就含有0.03克氘,它就可以产出约300公升汽油这么大的能量。地球上的海水能提取45万亿吨氘,它们都聚变的话,能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耗。

        ⑧而且核聚变非常干净,因为聚变就是把两个氢核放在一起,当温度到了上亿度以后,它们就会聚合在一起,除了产出能量,其余产出的氦是一种清洁无害的元素。

        ……

        ⑨前苏联科学家们设计了一种名为托卡马克的环形容器。通过让混合了氘、氚的气体悬浮在一个像面包圈一样的环中,然后不断加热,等达到了上亿摄氏度以后它就产生核聚变,并输出大部分能量。

        ⑩按照设计,“人造太阳”计划的反应堆设施总重量是埃菲尔铁塔的3倍,占地面积有60个足球场加起来那么大。这个反应堆建成后,能够把上亿摄氏度、由氘氚组成的“火球”约束在体积达837立方米的“面包圈”中,产生50万千瓦的聚变功率,持续时间达500秒。50万千瓦热功率已经相当于一个小型热电站的水平。

        ⑪截至目前,中国科学家已经攻克了采购包任务中遇到的所有技术难关。该计划两任总干事对中方的评价是“中国在采购包的研发、生产方面领先于各方”。

    (选自2016年5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删节)

    1. (1) 通读全文,概括“人造太阳”的优点。
    2. (2) 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 . 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列数字和作比较的说明方法,准确地说明了氢燃料经过核聚变反应后能释放巨大的能量。 B . 选文第⑦段画线句子中黑体字“约”可以删去,因为这样就将约数变成了确数,体现了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C . 选文第⑩段画线句子中,“火球”和“面包圈”形象地说明“人造太阳”的结构和外形特点,这样化抽象为具体,有助于读者的理解。 D . 选文结尾引用“人造太阳”计划两任总干事的权威评价,回扣了文章的标题,强调了中国在该计划中的突出贡献。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5.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①大颅榄是一种稀有树木,树高30米,寿命300年。大颅榄木质坚硬,树姿秀美,既可作建筑用材,也可作绿化树木。但这种树全世界只有毛里求斯有,就是在毛里求斯也不多,一共才13棵。这种树虽然也结果实,果实里也有种子,但在自然条件下却看不到它发芽;人工精心培育,也依然未能使其发芽成苗。这13棵树现在的年龄已达300岁,可说是进入暮年了。如果它们寿终正寝,地球上就永远不会有大颅榄了。

          ②自然界不可能有不发芽的种子。大颅榄能结子却不发芽,那么这13棵树又从何而来呢?这个谜使科学家很伤脑筋。

          ③美国生态学家坦普尔偶然发现,毛里求斯的特有动物渡渡鸟的最后灭绝是1681年,离现在300多年,而这13棵树的年龄也是300多岁,两者之间会有什么联系呢?后来在毛里求斯又发现了渡渡鸟的残骸,残骸里有大颅榄的种子,可见渡渡鸟喜欢吃这种树的种子。看来大颅榄与渡渡鸟确实有着某种联系。

          ④坦普尔认为,渡渡鸟的灭绝是大颅榄目前濒于灭绝的原因。坦普尔发现,大颅榄的种子厚实坚硬。进行耐压实验,在590公斤的压力下还不破裂;而山核桃果实在50公斤的压力下就会破裂。种子外壳太厚太硬,种子不能吸收水分,胚芽不能冲破硬壳,当然就不能萌发成苗。渡渡鸟的砂囊有极强的消化能力,它像一只白磨机,把大颅榄的种子外壳磨薄,使种子容易发芽。大颅榄正是靠渡渡鸟对种子的加工才得以传宗接代。渡渡鸟灭绝后,大颅榄种子没有了磨薄处理者,因此就不能萌发了。正是这个原因,使大颅榄树越来越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

          ​⑤坦普尔后来进一步用实验证实了自己的猜想。

    1. (1) 对大颅榄树“几乎到了灭绝的边缘”的原因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

      A . 大颅榄树的种子外壳太厚太硬。 B . 大颅榄树的种子不能吸取水分,自身无法发芽。 C . 大颅榄树的种子发芽成活率很低。 D . 能将大颅榄树的种子磨薄使其发芽的渡渡鸟灭绝了。
    2. (2) 第④段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请写出其中的两种。

      ,②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分数:65分
题数:15
难度系数:0.69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基础知识积累与运用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第Ⅱ卷 主观题
二、综合题
  • 12
三、现代文阅读
  • 13
  • 14
  • 15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