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江苏省江都三中2017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520 类型:月考试卷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 (共25题)
阅卷人
得分
二、非选择题: (共3题)
  • 26. (2017九下·江都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二:宋朝政府积极鼓励海外贸易,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藩市”“藩学”,还先后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市舶机构管理海外贸易……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罗兹·墨菲《亚洲史》

    材料四:乾隆皇帝在给英王的信中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籍外夷以通有无”。……                                      ——北师大版初中历史教材(七下)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 (2) 材料二中导致“宋代海外贸易范围很广”这种情况出现跟四大发明中哪项发明有关系?

    3. (3) 材料三中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指的是什么历史事件? “远征”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 (4) 依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乾隆帝的话在现实中演化成了什么政策? 该政策在客观上有何积极的影响?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7. (2017九下·江都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弗兰西斯·培根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学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材料二:“市场总是在扩大,需求总是在增加。工场手工业也不能满足这种需求了。于是,蒸汽和机器就引起了工业中的革命。

    材料三:1889年5月、6日,巴黎再次承办世博会,……由于采用了电灯照明技术。这也成为第一次晚上也开放的世博会。……为迎接这次盛会,巴黎为埃菲尔铁塔安装了一部电梯,参观者可以直达顶层。

    材料四:“日本是缺乏资源的国家,是用教育的作用开采人的脑力、心中的智慧资源和文化资源的”。                             ——1984年日本文部大臣在北大的演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培根所说的“这三种东西”是由什么人传到西方的?

    2. (2) 中国的“发明技术”不断传入西方。汉代架构的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什么?在传入欧洲的诸多发明中,其中一项发明为欧洲革命提供了军事武器,加速了欧洲封建制度的崩溃。这里的 “一项发明”、“革命”分别指什么?

    3. (3) 材料二中的“工场手工业”生产方式在工业革命后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三情景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5. (5) 据材料四指出二战后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号经济大国的原因。

    6. (6) 当我们欢呼工业革命发明给我们带来物质上的充裕与精神上的满足同时,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发现我们的天空不再蓝了,河水不再绿了,这告诫我们在发展生产的同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

  • 28. (2017九下·江都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斯大林说:“在一战后,战胜国,主要是英、法和美建立了一种新的国际关系制度,即战后和平制度。”

    材料二:华盛顿会议为太平洋两岸两个大国的下一场战争埋下了第一批火种。

                                                                                                                 ——列宁

    材料三:“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目标,这一点谁都清楚。艰难的工作在战后,那时,各种不同的利害关系往往会使同盟分裂。”

             ——斯大林语(1945年2月于雅尔塔)

    材料四:1946年3月,丘吉尔在美国发表的《和平砥柱》演说中指出:“从波罗的海的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边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在这条线的后面……所有这些名城及其居民无一不处在苏联的势力范围之内。”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和平制度”是指什么?

    2. (2) 为确立“和平制度”帝国主义召开了两次重要国际会议,哪一条约的签署为列强共同掠夺中国提供了条件?  

    3. (3)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二中提到的“两个大国”分别是哪两国?

    4. (4) 材料三中的“共同敌人”、“同盟”分别指的什么?

    5. (5) 战后的历史验证了斯大林的话。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同盟破裂之后美苏之间维持了一种什么样的状态?这种状态经济上的表现是什么?

    6. (6) 对于以上所提及的国家间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题数:28
难度系数:0.63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第Ⅱ卷 主观题
二、非选择题:
  • 26
  • 27
  • 28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