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高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备考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20 思想解放的潮流

更新时间:2019-11-05 浏览次数:401 类型:一轮复习
阅卷人
得分
一、单选题(共35题;共70分)
  • 1. (2020高二上·黑龙江期中) 有学者研究新文化运动时注意到:陈独秀创办《新青年》时,以为可以轰动一时,但是第一年,并不如所想象,销行无多,每期仅印一千份。1917年起,为数渐增,日后达一万五六千份,大专学校及中学学生争先购阅,才算真正轰动一时,这种状况与其反对旧道德的言论固然有关,但更与引起青年“新鲜的趣味”因素直接关联。这种因素是(    )
    A . “自强求富” B . “实业救国” C . “民主共和” D . “文学革命”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 (2023高二下·香格里拉月考) 请看下图书影。下列选项中对该书内容解读错误的是(    )

    A . 开始探索新知 B . 寻求强国御侮之路 C . 冲破“天朝上国”观念 D . 形成思想解放潮流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 (2018·浙江选考) 20世纪初,北大某教授撰文提出:“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作者意在(    )
    A . 振作少年精神 B . 发动文学改良 C . 推动文学革命 D . 反对愚昧与专制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 (2019高二下·杭州期末) 1919年10月,傅斯年在《<新潮>之回顾与前瞻》中认为:“五四运动过后,中国社会取向改变了。有觉悟的添了很多,就是那些不曾自己觉悟的,也被这几声霹雳吓得清醒。以后是社会改造运动的时代。”傅斯年先生认为“五四运动”(   )
    A . 彻底改变了中国革命的发展方向 B . 是一次解放人们思想的重大运动 C . 标志着无产阶级改造社会的开始 D . 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主流地位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 (2019高一下·杭州期末) 陈独秀在《敬告青年》中宣称:“固有之伦理、法律、学术、礼俗,无一非封建制度之遗”,“吾宁忍过去国粹之消亡,而不忍现在及将来之民族,不适世界之生存而归消灭也。材料主要表明新文化运动(    )
    A . 认为传统文化需要改造 B . 有全盘西化的错误倾向 C . 对传统文化有科学认识 D . 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6. (2019高二下·汕头期末) 新文化运动早期,西方被国人当成一个绝对的、不容置疑的、唯一可能的行为标准来接受。1919年后,中国人民则从盲目崇拜西方的心理中苏醒过来。促成这一转变的是(   )
    A . 国民大革命运动的广泛兴起 B . 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 C . 一战及其不合理的战后安排 D . 民主共和制在中国确立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7. (2023高二上·横州月考) 戊戌变法时光绪帝曾宣布科举一律废八股,改试策论;1901年清廷又下诏,乡会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八股文的废除(   )
    A . 有利于读书人脱离思维固化 B . 直接导致新式学堂的普及 C . 使中国实现了教育的近代化 D . 标志着中国科举制的废除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8. (2019高二下·蕉岭月考) 1922年梁启超指出:“科学精神之有无,只能用来横断新旧文化,不能用来横断东西文化。若说欧美人是天生成科学的国民,中国人是天生成非科学的国民,我们可绝对的不能承认。”梁启超此言(   )
    A . 认同思想文化进步的重要性 B . 肯定了西方文化的优越性 C . 对新文化运动表示完全支持 D . 否定了当时盛行的进化论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9. (2019·广州模拟) 导致如图中1919年报刊数量急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1895年至1919年中国报刊数量的增长

    A . 政治制度变革的推动 B . 近代西方科技的传入 C . 十月革命爆发的影响 D . 思想文化运动的促进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0. (2019·东莞模拟) 19世纪末,梁启超认为“由科举出身者,于西学辄无所闻知,由学堂出身者,于中学亦茫然不解。夫中学体也,西学用也。无体不立,无用不行,二者相需,缺一不可……泯中西之界限,化新旧之门户,庶体用并举,人多通才”。其意在(   )
    A . 批判传统的封建礼教 B . 打破传统体用文化偏见 C . 借西学推动制度革新 D . 提供反清革命理论依据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1. (2019高二上·怀宁月考) 1914年,面对当时盛行的个人与国家统一化的观念,陈独秀撰文指出“国家者,保障人民之权利,谋益人民之幸福也。不此之务,其国也存之无所荣,亡之无所惜”。这一材料表明陈独秀(   )
    A . 倾向于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 B . 反对专制道路维护共和政体 C . 对民族主义的观念有所反思 D . 以民主和科学进行启蒙宣传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2. (2019·杭州模拟) “在北京,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其中著名的有新潮社、国民社、平民演讲团,少年中国学会等。”以上现象反映了(   )
    A . 辛亥革命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 . 新文化运动促进青年学生民族觉悟爱国热情高涨 C . 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在学生中逐渐流行 D . 五四运动以后北京在校学生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3. (2024高二下·于都月考) 英国科学家赫胥黎的《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认为不能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类社会的伦理学混为一谈。但严复将该书翻译成《天演论》时,“煞费苦心”地将二者联系起来,提出自然界进化规律同样适用于人类社会。严复意在
    A . 纠正生物进化论的错误 B . 为反清革命提供理论依据 C . 传播“中体西用”思想 D . 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4. (2019·杭州模拟) 有学者指出:“(传统中国)自满自足的社会认为在世界上其他社会都是低下的和从属的。”下列思想或口号体现了这种社会观念开始改变的是(   )
    A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B . “师夷长技以制夷” C . “驱除鞑辱,恢复中华” D .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5. (2019·杭州模拟) 中国近代某部著作“把中国传统的‘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学说,附会为君主专制时代、君主立宪世代和民主共和时代,认为当时中国正处于由‘据乱世’进入‘升平世’时代”。这部著作是( )
    A . 《孔子改制考》 B . 《校邠庐抗议》 C . 《海国图志》 D . 《文学革命论》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6. (2019·杭州模拟) 近代某部作品对“仁义道德”掩盖下“人吃人”的罪恶所作的犀利抨击,揭示出封建教所设定的种种道德规范,在麻痹腐蚀着人们的心灵,维持着“从来如此”的“人吃人”的局面。该作品( )
    A . 宣传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进化论思想 B . 提出文学改良主张,要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 C . 从人性解放的角度出发,猛烈攻击了封建礼教 D . 号召文学革命,主张推倒雕琢、陈腐的旧文学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7. (2019·广州模拟) 1923年《晨报》公布了一次社会调查,其中两个问项的统计数据如下:“你欢迎资本主义吗?”欢迎者占27%,不欢迎者占73%;“你赞成社会主义么?”赞成者占76%,不赞成者占24%。这些数据反映出被调查人群的多数(   )
    A . 欢迎国民革命军北伐 B . 主张选择资产阶级民主道路 C . 渴望公正公平的社会制度 D . 赞同斯大林模式的社会主义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8. (2019·陆良模拟) 蔡元培时代的北大“兼容并包,思想自由”,保守派、维新派和激进派,都同样有机会争一日之短长。背后拖着长辫,心里眷恋帝制的老先生与思想激进的新人物并坐讨论,同席笑谈。蔡元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
    A . 推动体育、智育、美育、德育均衡发展 B . 提倡学科之间的综合 C . 打破地域界限聘任人才 D . 鼓励各种学术观点的自由发展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9. (2020高二上·长治期末) 孔范今认为''当面对横阻在历史前行面前的盘根错节的文化障碍时……新文化运动确实凝聚了更加尖锐、偏执的历史力量……“形成一种巨大历史冲击力。”这一评价主要是基于新文化运动(   )
    A . 批判传统文化表现出激进主义倾向 B . 致力于将儒学与西方文化相结合 C . 宣传马克思主义注重结合中国国情 D .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现代化文明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 (2019·鹰潭模拟) 19世纪晚期一西方报纸称“甲午以后,中国有三党:守旧党……意在保现存之局面;中立党……意在保国以变法;维新党……意以作乱为自振之机”。文中的中立党和维新党分别是指(   )
    A . 顽固派和洋务派 B . 洋务派和维新派 C . 洋务派和革命派 D . 维新派和革命派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1. (2019高二下·祁县期中) 康有为在变法运动之前,做了很多理论准备。他写了《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两部书。但是,那些正宗的儒家学者却把它们视为异端学说。这反映了(   )
    A . 当时新旧思想的冲突 B . 康有为托古改制的思想特点 C . 维新变法的艰难曲折 D . 维新变法以儒家思想为指导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2. (2019·晴隆模拟) 1911年冬,天津《大公报》组织“君主立宪、民主立宪问题之解决”为主题的征文活动,共16篇文章获奖。这些获奖文章中,主张君主立宪的有11篇,主张民主立宪的有2篇,观点不明确的有3篇。据此,我们可以肯定(   )

    ①获奖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②应征文章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③征文评选者大多持君主立宪论

    ④当时的国人大多赞成君主立宪论

    A . B . ①②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3. (2019·白城模拟) “以太”(ether)是亚里士多德假设的一种极小物质微粒,是作用力之间的媒介。谭嗣同在“仁学”里认为:“仁以通为第一义;以太也,电也,心力也,皆指出所以通之具。”因此,应当“中外通”“人我通”。这反映出谭嗣同(    )
    A . 主张与西方进行更多交流 B . 认识到了推翻清朝的方法 C . 弘扬科学精神以改造人心 D . 回归儒学本质来推动变法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4. (2019·慈溪模拟) 光绪十四年(1888年),维新人士谭嗣同在著名学者刘人熙的指导下,开始认真研究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等人的著作。谭嗣同这一研究的主要意图是()
    A . 追溯政治变革的历史依据 B . 汲取朴素的民主思想精华 C . 揉合民权思想否定君权论 D . 形成独特的激进政治理念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5. (2019高二下·南宁期末) 道光二十二年,林则徐在谪戍伊犁途中给书友的信中称,剿匪(侵华英军)八字要言是“器良技熟,胆壮心齐”,但他同时叮嘱友人此信不要给外人看。这反映了林则徐(   )
    A . 反抗侵略的爱国主义情怀 B . 受制于天朝上国的传统心态 C . 不谙熟近代国际外交规则 D . 强调采取实际行动学习西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6. (2019·沈阳模拟) 梁启超在1921年出版的《清代学术概论》中对“时代思潮”这样阐释:“凡思非皆能成潮,能成潮者,则其‘思’必有相当价值,而又适合其时代之要求者也。”由此可知,1921年方兴未艾的时代思潮是(   )
    A . 实业救国思潮 B . 民主科学思潮 C . 三民主义思潮 D . 科学社会主义思潮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7. (2019·岳阳模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王韬曾游历英、法、俄等国,提出“恃商为国本”“商富即国富”的思想,主张减轻商税征收,“商不重征,贾不再榷,各劝其业,争出吾市,则下益上富”。王韬的主张(   )
    A . 反映了国人对救国道路的探索 B . 集中体现资产阶级的政治需求 C . 力图抵制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 D . 科学指出实现国家富强的道路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8. (2019·郑州模拟) 1861年冯桂芬在《校那庐抗议》中提出“君民不隔不如夷”之说,他提出的制儒官、复乡职、公选举以及复陈诗等论,都立足于“通上下之情起见”,体现了西方的公举和公论的某些色彩。该主张(   )
    A . 属于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 B . 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体用的落篱 C . 为戊戌变法提供了理论基础 D . 明确提出学习西方的民主政治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9. (2019·河南模拟) 新文化运动期间,陈独秀在给胡适的回信中说:“中国近来产业发达,人口集中,白话文完全是应这个需要而发生而存在的‘适之等若在三十年前提倡白话文,只需章行严一篇文章便驳得烟消灰灭。此时章行严的崇论宏议有谁肯听?”据此可知,陈独秀认为(   )
    A . 白话文运动的兴起有其历史必然性 B . 文学革命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工具 C . 文学革命推动了文化的传播与普及 D . 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0. (2019·范县模拟) 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主张在中央设立农部,总管全世界的农田,地方小政府都设立农曹,管理本区农业。农曹之下,每数十里设立一个农局,农局之下,每数里设立一个农场,农场中设立分司。各级管理部门在中央农部的统一领导下,进行生产和分配。这一主张实质上是(   )
    A . 对计划经济体制的一次有益探索 B . 强调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 C . 解决农村问题的切实可行的方案 D . 按劳分配的财产公有制度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1. (2019高三上·通榆月考) 孙中山指出:“欧美社会之祸,伏之数十年,及今而后发见(现)之,又不能使之遽去。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这里的“社会革命”是指(    )
    A . “驱除鞑虏” B . “恢复中华” C . “创立民国” D . “平均地权”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2. (2019·鹰潭模拟) 孙中山指出:“似乎欧美各国应该家给人足、享乐幸福……然而试看各国的现象……富者极少,贫者极多。”鉴于此,他提出的主张是(   )
    A . 驱除鞑虏 B . 平均地权 C . 创立民国 D . 扶助农工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3. (2020高二下·河北月考) 甲午战争后。除了出现“诗界革命”“小说界革命”“戏剧改良”“史界革命”口号外,中国还出现“军国民教育”“科学救国”“教育救国”“文学救国”“实业救国”等口号。据此判断,当时(   )
    A . 资产阶级推动了政治变革 B . 民主与科学成为思想主流 C . 中国传统文化转型已完成 D . 资产阶级新思想迅速崛起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4. (2019·定远模拟) 毛泽东在《反对党八股》一文中曾指出:“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即形式主义的方法。……他们对于现状,对于历史,对于外国事物,……所谓坏就是绝对的坏,一切皆坏;所谓好就是绝对的好,一切皆好。”毛泽东所说的“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是指(   )
    A . 地主阶级抵抗派 B . 地主阶级洋务派 C . 资产阶级革命派 D . 资产阶级激进民主主义者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5. (2019·怀化模拟) 下表是政论片《复兴之路》第一集《千年局变》的部分场景,据此可知(   )

    场景一

    张之洞著《劝学篇》,强调“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

    场景二

    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指出“法者天下之公器,变者天下之公理”

    场景三

    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上,高呼“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

    A . 近代民主意识日益高涨 B . 学习西方成为社会共识 C . 民族意识已经全面觉醒 D . 民族危机推动救亡探索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二、材料分析题(共5题;共50分)
  • 36. (2018高二上·射洪期末) 一个世纪以来,民族主义作为中华民族从古代文明走向现代文明的一个核心观念,在近现代中国社会大变动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民族)被设想为由平等的成员组成的主权共同体,在一个又一个的欧洲国家里,封建的“等级社会”相继被以世俗、平等为原则并宣称人民主权的社会所取代,这些社会被重新界定和重新建构成民族国家。

    ——美•格林菲尔德《民族主义:走向现代的五条道路》

    材料二:中国传统的民族主义是建立在“华夷之辨”的族群认识论基础之上,在方法论上常常表现为“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夷夏大防”式的狭隘的种族主义。到了近代,西方的坚船利炮打破了中国封闭的大门,也带来了西方的民族主义,它直接促使中国民族观念的近代化。民族主义是近代中国先进分子追求国家民族独立,摆脱帝国主义压迫,走繁荣富强道路的指导思想。从完整意义上说,它包括对外反抗帝国主义侵略,对内清除民族歧视和民族压迫。

    ——张宪文等著《中华民国史•第一卷》

    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民族主义的发展都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这一阶段的显著特征,就是人们越来越自觉地将注意的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力求在市场经济普遍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现代化。

    ——姜义华著《现代性:中国重撰》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西方近代民族主义的思想原则。
    2. (2) 根据材料二的视角,你认为同盟会纲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有何不足?根据上述材料,概述中国近现代民族主义的主要内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7. (2019·浙江)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是一个历史转型期。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三年以来,吾人于共和国体之下,备受专制政治之痛苦。……然自今以往,共和政体,果能巩固无虞乎?立宪政治,果能施行无阻乎?以予观之,此等政治根本解决问题,犹待吾人最后之觉悟。

    ——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1916年2月15日),《青年杂志》第1卷第6号

    材料二:新文化运动大事记(部分)

    1915年

    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新文化运动从此拉开序幕

    1916年

    9月,《青年杂志》改名为《新青年》,12月由上海迁到北京

    1917年

    1月,蔡元培就任北京大学校长,实行“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办学方针;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

    1918年

    鲁迅发表《狂人日记》,李大钊等创办《每周评论》,少年中国学会、新潮社、国民社、学生救国会等学生社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1919年

    1月,北京大学学生主办的《新潮》国民》等刊物正式出版摘编自《普通高中课桯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必修·第三册》

    1. (1) 材料一中“专制政治”具体指什么?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辛亥革命的历史局限。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分析新文化运动对五四运动的影响。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8. (2019·广东模拟)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社会进步主要表现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成果的累积上,其中在人类物质文明的累积中,社会物质生产的进步、社会物质财富的果积和社会物质生活的提高,都是思想解放先导作用的客观成果;而在人类精神文明的累积中,人类语言文字、伦理道德、社会凤尚乃至于意识形态等方面的进步,也直接导源和得益于思想解放的促动作用。可以说,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任何一次重大的社会变革都是以思想上的解放理论上的创新为先导的。正是由于思想解放所导致的社会变革,推动了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促进了人类文明形态的创新和转型。

    ——刘相等《人类思想解放史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中国史的相关知识,围绕“思想解放与社会变革”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9. (2019·杭州模拟) 学习西方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主题,一代又一代的有识之士前赴后继,探索追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强运动的领袖们并不是事前预料到各种需要而订一个建设计划,他们起初只知道国防近代化的必要。但是他们在这条路上前进一步以后,就发现必须再进一步;再进一步以后,又必须更进一步。其实必须走到尽头然后能生效。近代化的国防不但需要近代化的交通、教育、经济,并且需要近代化的政治和国民,半新半旧是不中用的。换句话说,中国到了近代要图生存非全盘接受西洋文化不可。曾国藩诸人虽向近代化方面走了好几步,但是他们不彻底,仍不能救国救民族。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追本溯源,本志同人本来无罪,只因为拥护那德莫克拉西(Democracy)和赛因斯(Science)两位先生,才犯了这几条滔天的大罪,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数、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若因为拥护这两先生,一切政府的压迫,社会的攻击笑骂,就是断头流血,都不推辞。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自强运动不能救国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自强运动”的历史事

      件及其时代背景,用一句话概括该历史事件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2. (2) 结合材料二与所学知识,指出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并例举除陈独秀外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0. (2019·红桥模拟)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责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 (1)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 (3) 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分数:120分
题数:40
难度系数:0.61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单选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第Ⅱ卷 主观题
二、材料分析题
  • 36
  • 37
  • 38
  • 39
  • 4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