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深圳市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中试卷

更新时间:2022-12-12 浏览次数:53 类型:期中考试
一、选择题(40道,共60分)
  • 1. (2021七上·佛山月考) 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都是我国境内著名的原始人类。获得他们生产生活的第一手资料,要通过( )
    A . 神话传说 B . 史书记载 C . 考古发现 D . 学者推断
  • 2. “你的两颗牙齿,揭开了中华大地人类活动的奥秘:那一块块的石器,在向我们诉说着人类智慧的闪烁......”这是对我国境内目前己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的歌颂。"你”指的是( )
    A . 元谋人 B . 北京人 C . 蓝田人 D . 山顶洞人
  • 3. 1929年12月2日,辛苦了一天的考古队员正收拾工具准备下班,此时一位队员发现泥土中裸露出一件圆圆的东西考古学家裴文中激动地喊起来:“这是猿人头骨!”这是第一个完整猿人头盖骨化石出土的情形,下图是根据该遗址出土化石复原的远古人头像。依据材料判断,这一古人类是(    )
    A . 半坡居民 B . 北京人 C . 山顶洞人 D . 河姆渡人
  • 4. 考古学者在河姆渡遗址发现了木结构水井,在半坡遗址发现居住区外有公共墓地。这些考古发现,说明当时的居民们(   )
    A . 过着定居生活 B . 使用磨制石器 C . 学会制作陶器 D . 饲养家禽家畜
  • 5.  20世纪50年代,半坡遗址发掘出46座房屋、出土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品,还有粟、菜籽遗存等。20世纪70年代,河姆渡遗址发现20-50厘米厚的稻谷、谷壳、稻叶、茎杆和木屑、苇编交互混杂的堆积层,最厚处达80厘米。以上材料可以证明(   )
    A . 距今约5 000年前华夏文明出现 B . 河姆渡人处在旧石器时代 C . 黄河、长江流域出现了原始农业遗存 D . 半坡人会制造精美的陶器
  • 6. 下列图片能反映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的是(   )
    A . 打制石器 B . 人面鱼纹彩陶盆 C . 干栏式建筑 D . 司母戊鼎
  • 7. (2016七上·惠民期末) 我国先民的足迹遍布于祖国的东西南北,已经发现的遗址数以万计,但是地域文化却各具风采,根本原因是(    )

    A . 自然环境不同 B . 使用的工具不同 C . 生活习惯不同 D . 思想意识不同
  • 8. 在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中有“炎帝教民播种五谷”“嫖祖教民养蚕巢丝”。这些神话传说反映出中华文明的核心是( )
    A . 农耕文明 B . 和谐平等的社会秩序 C . 神话传说 D . 采集、狩猎的游牧文明
  • 9. 《百家姓》是一部记录姓氏的童蒙读物。姓氏及其附着的文化内涵是打通古今交流通道的最好载体,它以一种血缘文化的特殊形式记录了中华民族的形成史。寻根问祖,追根溯源是人的天性。你中华民族认为“寻根问祖”应追溯到( )
    A . 元谋人 B . 半坡人 C . 炎帝黄帝 D . 尧舜禹
  • 10. 上古英雄大禹在大洪水泛滥人间时受舜帝之命,打败水神共工的故事,展现了大禹心系天下、不畏艰险、公而忘私的精神。传说中“大禹治水”的“水”,你认为应该是(   )
    A . 黄河 B . 长江 C . 淮河 D . 珠江
  • 11. “人民代表人民选,选好代表为人民”这一选举制度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推荐选举是民主的重要体现,以下最能体现“民主”的古代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中央集权制 D . 分封制
  • 12. “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各去小异而大同,渐化合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材料表明华夏族(   )
    A . 通过不断交融而形成 B . 构成中华民族的主体 C . 居住分散,交通发达 D . 有统一的文化和信仰
  • 13. 大禹结束了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社会组织形态,创造了“国家”|这一新型的社会政治形态,为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禹建立的国家是(   )
    A . B . C . D . 秦国
  • 14. 据古书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国”。“博(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礼乐征伐自天子出”。该政治格局源于( )
    A . 禅让制 B . 王位世袭制 C . 郡县制 D . 分封制
  • 15. “这里有宫殿建筑群、大型墓葬和手工业作坊,还有平民生活区和墓葬......”反映了夏王朝的文明进程。“这”指的是(   )
    A . 陶寺遗址 B . 安阳殷墟 C . 齐家文化遗址 D . 二里头文化遗址
  • 16. (2016七上·靖江期中) 夏、商、西周三个朝代作为我国奴隶社会发展的主要阶段,孕育了古老的中华文明,在我国历史的长河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导致这三个朝代灭亡的共同原因(  )

    A . 统治者治国没有经验 B . 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暴 C . 不注意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D . 诸侯内乱
  • 17. (2019·深圳模拟) 西周时期,周王对墓葬用品的规定严格,如:用鼎制度就明确规定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元士三鼎或一鼎”。材料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

    A . 西周社会呈现等级森严的特征 B . 西周社会的腐败现象严重 C . 西周手工业中冶铜业十分落后 D . 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
  • 18. 商朝的司母戊鼎在铸造技术上采用泥范铸造法,经过制模、雕刻纹饰、翻制泥范、高温焙烧、浇注液态金属等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铸造而成。莲鹤方壶采用金银错技术,从“错彩镂金、雕绩满眼”中突出一个活泼、生动、自然的形象,表现了春秋之际造型艺术从装饰艺术独立出来的倾向。春秋时期的云纹铜禁整体用失蜡法铸造,反映了失蜡法在春秋时期的中国就已相当成熟。材料主要强调我国青铜铸造造业( )

    A . 工艺水平高超 B . 种类繁多 C . 历史悠久 D . 规模宏大
  • 19. (2022·株洲) 文物承载着中华文明的血脉与基因。如图文物中最能印证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商朝开始的是(    )
    A . B . C . D .
  • 20. 汉字的历史形态从最初的甲骨文,到金文、秦汉篆书、隶书、草书,汉后行书、楷书及处于这些形态之间的过渡样式,它们既有区别又有联系。2022年北京冬奥会会徽也融入了中国汉字艺术形态。这表明中国汉字的特征(   )
    A . 优美且普及 B . 古典而激进 C . 传承并创新 D . 厚重但保守
  • 21. “春秋无义战”是孟子对争霸战争的评价。下列属于春秋争霸战争客观上所带来的进步作用的是(   )

    ①给社会造成种种灾难

    ②促进了华夏族与其他民族的交融

    ③促进了统一趋势的发展

    ④有利于周王室加强统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③④
  • 22. (2021七上·江城期中) 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其根本原因是( )
    A . 战争频繁 B . 诸侯争霸 C . 百家争鸣 D . 铁器、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 23. 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如:退避三舍、卧薪尝胆、围魏救赵、纸上谈兵等。从这些成语中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的哪一时代特点( )
    A . 奴隶制开始出现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生产力飞速发展 D . 诸侯兼并争霸不断
  • 24. 《春牛图》反映了我国立春重要的民俗——“鞭打春牛”。春牛不是活的耕牛,而是泥捏纸粘的“土牛”。据考证,约成书于战国的《周礼》有对这一习俗的最早记载。这一习俗反映了(   )

    A . 铁农具使用推动生产发展 B . 牛耕在西周时期已得到推广 C . 我国古代农耕经济的发达 D . 生产方式对生活习俗的影响
  • 25. 商鞅变法后,“秦战未尝不克,攻未尝不取,所当未尝不破”。秦军强大的战斗力直接得益于商鞅变法中哪一规定(   )
    A . 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B . 统一度量衡 C . 奖励军功 D . 确立县制
  • 26.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ü。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水利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郑国渠 C . 都江堰 D . 白渠
  • 27. “此时的中国,正处于社会大动荡、大变革时期,旧制度逐渐瓦解,天子先前至少从表面上维持着统一的国家,这时分裂成五颜六色的碎块。”材料中的“此时”是( )
    A . 史前时期 B . 夏商时期 C . 西周时期 D . 战国时期
  • 28. 根据规定,诸侯国国君每五年就要朝见周天子一次。据鲁史《春秋)记载,242年间,鲁国国君朝见周天子只有三次,朝见晋国国君多达二十次。材料反映了春秋时期(   )
    A . 中央集权加强 B . 诸侯征战不休 C . 社会相对稳定 D . 王室日益衰微
  • 29. 教育是国家发展的基石,每年两会,教育议题都是重中之重,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为教育划了重点: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在古代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言行中最能体现“教育公平”思想的是(   )
    A . 提出“仁”的学说 B . 提出“为政以德” C . 创办私学,提倡“有教无类” D . 提出学习要“温故而知新”
  • 30. (2022·济南)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这些思想主张属于(    )
    A . 道家学派 B . 儒家学派 C . 法家学派 D . 兵家学派
  • 31. 孔子说:“百姓足,君孰与不足?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孟子也提出了“民贵君轻”“得乎丘民而为天子”的主张。这反映儒家在政治上主张( )
    A . 以法治国 B . 礼法并用 C . 无为而治 D . 以民为本
  • 32. “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斩浮云,诸侯尽西来。”该诗赞颂了秦王嬴政哪一历史功绩( )
    A . 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 . 兼并六国,完成统一 C . 修筑万里长城 D . 焚书坑儒
  • 33. “我国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虽然在某些时期也出现了分裂割据的状态,但统一始终是历史的主流。中国封建社会曾经以它高度发展的经济和文化,屹立在世界文明的前列,这与我国很早就建立了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有密切关系的。”上述材料中“很早就建立统一的封建中央集权的国家”是指(   )
    A . 夏朝 B . 秦朝 C . 唐朝 D . 清朝
  • 34.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他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结构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材料中第一次“革命”主要是指( )
    A . 王位世袭制确立 B . 家天下取代公天下 C . 分封宗法制确立 D . 中央集权制度确立
  • 35. (2022·广东) 湖北云梦秦墓中发掘的秦律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官府行政法规性质,秦的大小官府机构都制定有若干规章制度。官吏若有违反,就可构成犯罪。这些规章制度有助于(    )
    A . 废除郡县制度 B . 巩固分封 C . 完善法律制度 D . 尊崇儒术
  • 36. 秦统一后建立起“东至海暨朝鲜,西至临洮、羌中,南至北向户,北据河为塞,丹阴山至辽东”的幅员辽阔的国家。为了有效地管理地方,秦朝( )
    A . 沿用禅让制 B . 实行分封制 C . 建立郡县制 D . 实行行省制
  • 37. 秦朝末年,民间流传着“阿房,阿房,亡始皇”的童谣。你认为导致秦朝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 陈胜、吴广起义 B . 秦朝的暴政 C . 修建阿房宫 D . 项羽、刘邦起义
  • 38.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率九百卒,奋起于大泽乡,“伐无道诛暴秦”,吹响了反秦起义的号角。后人之所以如此纪念他们,是因为(   )
    A . 他们直接推翻了秦王朝的统治 B . 他们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C . 他们曾一度建立政权,并占领咸阳 D . 他们是反抗秦朝暴政的第一人
  • 39. 四年的楚汉之争以刘邦取胜告终,他之所以能战胜项羽主要原因在于( )
    A . 始终拥有重兵 B . 善用人才,注重收揽民心 C . 生性刚愎执着 D . 首先攻破秦都咸阳
  • 40. (2020七上·镜湖期中) 公元前207年,秦朝的统治者在起义军的包围下,被迫投降。这一年处于(   )
    A . 公元前2世纪前期 B . 公元前2世纪后期 C . 公元前3世纪前期 D . 公元前3世纪后期
二、非选择题
  • 41. 文物考古对我们研究古人的社会生活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图是河姆渡遗址出土的文物。

    材料二: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众多,艺术高超。周王朝对礼器使用规格还制定了制度,鼎和簋配合使用,鼎是奇数,簋配偶数,如天子为九鼎八簋,诸侯为七鼎六簋,卿大夫为五鼎四簋等。

    材料三:下图是某水利工程实景图。它的奥秘除了巧夺天工的工程布局外,更主要的是遵循了“乘势利导,因时制宜”的治水指导思想,“岁必一修”的管理制度,“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治河原则,以及“砌鱼嘴、立湃阙,深淘滩、低作堰”的引水,防沙、泄洪之管理经验和治堰准则。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推断河姆渡人已具备的生活技能有哪些?
    2. (2) 根据材料二,你能获取夏商周时期的哪些历史信息?
    3. (3) 材料三提到的是我国的哪一水利工程?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工程有哪些宝贵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 42. 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及秦孝公用商君,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国而雄诸侯…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有国强者兼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食货志》

    材料三: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其傅。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

    -—《战国策秦策》

    材料四:《史记》记载:守旧贵族由于利益受损,他们和太子串通一气,诽谤商鞅。秦孝公死后太子继位,商鞅失去了支持,被诬陷为“谋反”,“车裂”而死。

    材料五: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商鞅变法的根本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归纳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逐条列出,不得摘抄原文)
    3. (3) 根据材料三,请你概括出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体现了哪个学派的思想?并根据材料归纳出商鞅推行改革坚持了哪些原则?
    4. (4) 材料四表明商鞅在变法过程中遇到了什么困难?
    5. (5) 分析材料五中从图3到图4,所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什么?并分析商鞅变法与此趋势之间的内在联系?
    6. (6) 目前,我国也正处于改革的大潮中,你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变法对我们今天的改革有什么借鉴意义?
  • 43. 国家的产生和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请结合下列材料回答问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廷尉李斯议论道:“周文王、周武王分封子弟、同族的人很多,可是后代日益疏远,像仇人般互相攻击,诸侯相互征战,周天子不能禁止。现在天下依赖陛下的神灵之威得到统一,都设置了郡县。对皇子功臣,用国家赋税多多赏赐,很容易就控制了。要让天下人没有异心,这才是使天下安宁的良策啊。设置诸侯没有好处。”

    ——选译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三:“维二十八年(前219年),皇帝作始。端平法度,万物之纪。以明人事,合同父子。……器械一量,同书文字……功盖五帝,泽及牛马。莫不受德,各安其宁。”

    -—《琅讶台刻石》(图为刻石的拓本)

    材料四:“……(统治者〉怀贪鄙之心,行自奋之智,不信功臣,不亲士民,废王道,立私权,禁文书而酷刑法,先诈力而后仁义,以暴虐为天下始。”

    ——《史记》

    1. (1) 材料一两幅图片分别反映了古代哪两种政治体制?其中秦朝政治体制中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别掌管什么职能?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郡县制有何积极作用?深圳在秦朝属于哪个郡管辖?秦朝为了统一岭南和东南沿海地区,还特意开凿了什么水利工程?
    3. (3) 材料三、材料四评价的都是哪个历史人物?其中属于正面评价的是材料几?据你推断,《琅呀台刻石》是用哪种文字书写的?
    4. (4) 材料三、材料四中的内容分别是在这个历史人物在世时和死后100余年写的,你认为哪个是在他在世时写的?理由是什么?
    5. (5) 综合上述材料,对于评价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你认为带给我们哪些启示?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