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中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24年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知能达标卷(17)八下第二单元 社...

历史考试

更新时间:2023-10-01 浏览次数:24 类型:一轮复习
一、单选题
  • 1. (2023八下·海淀期末)  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大会为少数民族代表们配备了汉语翻译,代表们使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表决票”上也印有汉、蒙、藏、维吾尔4种文字。以上材料可以说明( )
    A . 中央人民政府的正式成立 B . 各族人民平等地享有民主权利 C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 D . 西部大开发拉动边疆经济发展
  • 2. (2023八下·海淀期末) 以下四幅图片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 B . 乡镇企业的发展 C . 农村经济体制的改革 D . 工业布局的调整
  • 3. (2023·海淀二模) 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各条战线上涌现出了大批英雄模范人物,例如雷锋、焦裕禄等。同一时期的英雄模范人物还有( )
    A . 黄继光 B . 王进喜 C . 莫言 D . 杨利伟
  • 4. (2023·海淀二模) 某同学围绕“中国共产党在不同时期实行的土地政策”进行梳理,其中②应填写的是( )

    A . 打土豪,分田地” B . “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 C .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D . 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
  • 5. (2023八下·西青期末) 习近平主席说过:“我们要以宪法为最高法律规范,继续完善以宪法为统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把国家各项事业和各项工作纳入法制轨道。”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诞生于( )
    A . 中共一大 B . 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C . 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D . 中共八大
  • 6. (2023八下·西青期末) 2021年,中共中央发布了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根据一位县委书记的经历概括出“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指的是( )
    A . 雷锋精神 B . 焦裕禄精神 C . 铁人精神 D . “两弹一星”精神
  • 7. (2023八下·包河期末) 1961年,毛泽东说:“搞社会主义建设不要那么十分急。十分急了办不成事,越急就越办不成,波浪式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急。违反客观事物的规律,要受惩罚。”这一指示( )
    A . 有利于调整经济克服困难 B . 推动了三大改造的开展 C . 推动了国民经济快速发展 D . 为改革开放奠定思想基础
  • 8. (2023八下·天津市期末) 如图反映的是新中国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出现图中C点到D点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 B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的开展 C . “文化大革命”中人民群众以高昂的热情投入社会主义建设事业 D . 中共中央开始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
  • 9. (2023八下·南宁期末) 20世纪50年代中期,民族资本家荣毅仁说:“对于我,失去的是我个人的一些所得……得到的却是一个人人富裕、繁荣强盛的社会主义国家。”与他这句话密切相关的事件是( )
    A . 土地改革 B . 一五计划完成 C . 三大改造 D . 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
  • 10. (2023·延庆一模)  1956 年, 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其意义是( )

    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转变

    ②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我国建立起来

    ③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奠定了基础

    ④我国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 11. (2023八上·河南开学考)  对联内容能够折射出时代的变迁。1962年,周恩来在全国财经工作会议上即兴做了对联,“先抓吃穿用,实现农轻重”,横批“综合平衡”。与此对联相对应的党的方针、路线是(  )
    A . 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总路线 B . 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 C .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 D .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 12. (2023八上·河南开学考)  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对图中中国现代史各阶段的表述正确的是(  ) 

    A . “大跃进”发生在①阶段,人民民主政权得以巩固 B . 人民公社化运动发生在②阶段,经济快速发展 C . “文化大革命”发生在③阶段,国家建设遇到挫折 D . 中共八大发生在④阶段,开启了社会主义建设
  • 13. (2023九上·宣城开学考)  2021年,我国开始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计划。下表是“一五”计划期间农、轻、重工业产值增长速度和比重变化情况,其中认识正确的是( )                                                                                                                                                                              

    行业比重

    1953-1957年平均增长速度(%)

    1953年农、轻、重比例(%)

    1957年农、轻、重比例(%)

    农业

    4.5

    528

    43.5

    轻工业

    12.8

    29.6

    29.2

    重工业

    25.4

    17.6

    27.3

    A . 农业增长速度缓慢,说明国家对农业发展缺乏政策支持 B . 轻工业发展平稳,成为繁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中坚力量 C . 重工业发展快速,说明国家集中主要力量发展重工业 D . 从农、轻、重各方面的发展来判断,我国已经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 14. (2023九上·宣城开学考)  1952-1953年,我国提前一年分配理工科大学毕业生,采取大规模培训等方式迅速壮大中国的地质勘探队伍,其培训人员也由二百多人发展到数以万计。这一行动的目的是( )
    A . 促进经济的协调发展 B . 加速抗美援朝胜利 C . 为“一五”计划输送人才 D . 改革我国教育体制
  • 15. (2023九上·福田开学考) 1945年7月,黄炎培到延安考察,与毛泽东进行了窑洞对话。黄炎培在谈到历史发展时称,历朝历代都没能跳出兴亡周期律,即“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毛泽东表示:“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新中国成立初期,为跳出这一历史周期律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 . 抗美援朝,提高新中国的国际地位 B . 实行一五计划,加快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C . 进行三大改造,努力发展国民经济 D . 建立民主法制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 16. (2023九上·开学考) 2022年3月召开的全国两会,来自各行业、各领域、各地区、各民族近3000名全国人大代表与2000多名全国政协委员聚首北京,讨论审议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重大议案提案,展现了中国式民主的勃勃生机。“中国式民主”提供保障的是( ) 
    A . 政治协商制度 B .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C .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 17. (2023·惠东二模) 从1964年开始,我国投入巨资,在大西南、大西北的深山峡谷中,建成了攀枝花钢铁公司、酒泉航天中心、东方汽轮机厂、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等1100多个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上述材料说明,我国( )
    A . 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B . 实现伟大的历史转折 C . 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 D . 工业化建设成就斐然
  • 18. (2023·惠城一模) 题图为《1957年与1952年相比总产值提升统计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工农业实现同步协调发展 B . 有计划的经济建设成就显著 C . 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 D . 工业产值已经超越农业产值
  • 19. (2023·镇江) 上海水泥厂创办于20世纪20年代,在当时资本主义的经营管理和剥削制度下,工人的积极性不高,最高的产量还达不到设计能力的90%。1956年后,工人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出来,产量超过设计能力的40%。促使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建立生产合作社 B . 实行公私合营 C . 开展大跃进运动 D . 推行一五计划
  • 20. (2023八下·海港期末) 《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记述道:“20世纪50年代末,中国开始规划在北京、上海、沈阳修建铁路。北京地铁于1965年7月开工建设,1969年10月一期工程完工,全长23.6千米,设有17座车站。这是中国第一条地铁。”该“记述”应纳入的学习主题是( )
    A .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B .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C . 改革开放初见成效 D .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
二、材料分析题
  • 21. (2023八下·南宁期末) 十八届三中全会指出,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牢笼里,不断加强和完善民主与法制建设。让我们一起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民主和法制建设历程。 

    材料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根本大法性质的文件和相关的法律文件,从法律上确认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共同纲领》分为七章六十条,对新中国的国家性质、基本任务、公民的权利和义务以及新中国各个方面的基本政策作了规定。从这些规定看,这个文件起了新中国的临时宪法的作用。 

    ——白钢《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确立》

    材料二:(1954年确立的)这一制度能够在中国成为适宜的政治制度,是因为它体现了国家由人民当家作主的本质要求,便利人民群众经常通过这样的政治组织参加国家管理,行使自己的权力,从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中国人民正是用这样的根本政治制度来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的道路前进。 

    ——《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

    材料三:1968年,国家主席刘少奇被诬陷为“叛徒、内奸、工贼”,被开除出党,撤销其党内外的一切职务,一年后,刘少奇在河南开封含冤病逝。

    材料四: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探索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虽然仍在发展完善之中,但事实已经证明了其具有巨大优越性。我们要坚定制度自信,把依法治国确定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毫不动摇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走下去。 

    ——《广泛、真实、管用的民主》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共同纲领》的作用,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召开的目的。 
    2. (2)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的“这一制度”指什么?这一制度确立的标志是什么?依据材料,概括这一政治制度的作用。 
    3. (3)  材料三反映的事件发生在什么时期?国家主席被批斗和迫害,说明了什么? 
    4. (4)  据材料四指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什么?综合以上信息,请你谈谈对我国民主法治建设的认识?
  • 22. (2023八下·浦江期末) 【立足国情探索发展】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开始了艰辛探索,期间有过曲折和失误,但最终还是取得了一系列巨大成就。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艰辛探索。

    材料二:1978年以来中国国民经济简表(部分年份)

                                                                                                                                                                                    

     

    1978年

    1992年

    2001年

    2010年

     

    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3624

    20370

    102398

    421368

     

    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支配收入(元)

    343.4

    1826

    7073

    28762

     
    1. (1) 根据材料一,分别指出图1、2所反映的历史事件。
    2. (2) 结合上述表格中的年份信息,运用所学知识简要分析1978年以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的政策性原因。
    3. (3)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认识。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