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化学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收藏试卷 试卷分享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陕西省西安市园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2月份月...

更新时间:2024-04-15 浏览次数:6 类型:月考试卷
一、&nbsp;<strong><span>选择题</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strong><span>共40分</span></strong><strong><span>)</span></strong>
  • 1. 2023年“世界环境日”中国的主题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投身建设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伟大实践。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
    A . 植树造林,禁止乱砍滥伐 B . 绿色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 . 垃圾分类,改善生活环境 D . 深埋电池,防止土壤污染
  • 2. “秘色瓷莲花碗”是苏州博物馆的镇馆之宝。陶瓷的制造过程涉及到化学变化的是(  )
    A . 练泥拉坯 B . 印、利、晒坯 C . 刻花施釉 D . 烧窑彩绘
  • 3. 下列有关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
    A . 碳酸钠: B . 化合价: C . 硅元素:Si D . 8个硫原子:
  • 4. (2019·梧州) 明代宋应星所著的《天工开物》中记载的炼锡方法,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SnO2+2C Sn+2CO↑,该反应属于()
    A . 置换反应 B . 分解反应 C . 化合反应 D . 复分解反应
  • 5. 下列实验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

    A.加入块状固体

    B.添加酒精

    C.加热固体

    D.检查气密性

    A . A B . B C . C D . D
  • 6. 颜色是实验现象中非常重要的信息,下列有关颜色描述错误的是(  )
    A . 镁条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B . 红磷燃烧,生成大量白烟 C . 蜡烛熄灭时,有白烟产生 D . 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黄色火焰
  • 7. 下列有关金属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所有金属都呈银白色 B . 焊接或切割金属时用纯氧代替空气以获得更高温度 C . 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小 D . 钢的含碳量比生铁的含碳量高
  • 8. 下列有关物质的性质与用途不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
    A . 氮气性质稳定,可用作灯泡填充气 B . 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冷藏食品 C . 武德合金熔点高,可用于制造保险丝 D . 金刚石质地坚硬,可用于切割玻璃
  • 9. (2021九上·建邺期末)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 “釜底抽薪”—— 清除可燃物,使燃烧停止 B . “杯水车薪”—— 用少量的水难以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 “钻木取火”—— 让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使之燃烧 D . “煽风点火”—— 促进空气流通,提供充足的氧气使之燃烧
  • 10. 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夏天汽车轮胎爆炸——轮胎内气体分子间隔变大 B . 用明矾净水——明矾可降低水中钙镁离子的含量 C .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大——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D . 化学反应前后各物质质量总和相等——反应前后原子种类、数目、质量均不改变
  • 11. (2021九上·邗江期末) 连花清瘟胶囊含有绿原酸,下列有关绿原酸(C16H18O9)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绿原酸是氧化物 B . 绿原酸的相对分子质量是354g C . 绿原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 . 绿原酸是由三种元素组成
  • 12. 研究和学习化学,有许多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转化法:碳酸钙在一定条件下能生成CO2 , 推测CO2也能转化为碳酸钙 B . 实验法:用红磷燃烧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 C . 类比法:铜在空气中灼烧与氧气反应,推测金在空气中灼烧也能与氧气反应 D . 分类法:根据组成物质的元素,可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 13. (2020九上·南召期中) 以甲醇为原料的一款新型手机电池,其反应原理为:2CH3OH+3X+4NaOH=2Na2CO3+6H2O,其中X的化学式为(  )。

    A . CO B . CO2 C . O2 D . H2
  • 14. 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中所示的物质间转化(部分产物已省略)能一步实现的是(    )
    A . B . C . D .
  • 15. 下列有关炼铁的说法正确的一组是(  )
    A . 炼铁是将铁的化合物转化为铁单质的过程 B . 实验室用CO还原Fe2O3时,结束时先停止通CO,后移开酒精喷灯 C . 工业炼铁时焦炭的作用是与氧气反应生成一氧化碳 D . 高炉炼铁时,固体原料从高炉下方加入,空气从上方通入
  • 16. (2019九上·姑苏期末) 在盛有空气的密闭容器中进行蜡烛燃烧实验。经测定,燃烧至熄灭过程中,容器内O2和CO含量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如图所示。通过分析该图可推理出的结论是(  )

    A . 蜡烛由碳、氢元素组成 B . 蜡烛熄灭时,容器内氧气耗尽 C . 曲线①表示CO含量的变化 D . 蜡烛发生了不完全燃烧
  • 17. 甲、乙、丙、丁4种物质在密闭容器里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22

    5

    21

    23

    反应后的质量/g

    4

    待测

    33

    29

    A . 乙一定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 . 甲中至少含有两种元素 C . 丙、丁在反应中的质量比是33:29 D . 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18. 除杂和提纯是化学基本实验技能之一,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加入的试剂和操作

    A

    CO2

    CO

    点燃

    B

    N2

    O2

    灼热的碳粉

    C

    CuCl2溶液

    FeCl2溶液

    加入适量铁粉,过滤

    D

    H2O

    H2O2

    少量MnO2 , 过滤

    A . A B . B C . C D . D
  • 19.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前后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 . 生成的甲、乙分子个数比是1:4 C . 该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D . 该反应的生成物都是单质
  • 20. 利用氧化镁分解氯化铵制氨气,其物质转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制得的氨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 B . 该方案便于NH3和HCl的分离 C . 理论上每生成1.7gNH3 , 需补充4gMgO D . 理论上分解5.35gNH4Cl,可获得7.3gHCl
二、<strong><span>非选择题(共60分)</span></strong>
  • 21. 2023年春晚《满庭芳·国色》节目点燃了国人复古寻色的热潮,其中桃红、凝脂、缃叶、群青、沉香代表红、白、黄、青、黑传统五色。
    1. (1) 群青:取自青金石,主要含Na、Al、Cl、Si、O、Ca等元素,其中属于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2. (2) 桃红:用银朱调合,可以得到灿若桃花的颜色。银朱是用硫与汞加热制成的硫化汞,反应前后不变的微粒是(填化学符号)。
    3. (3) 凝脂:降低原料中含铁氧化物含量,实现从青瓷到凝脂似玉的白瓷。如图为铁元素的价类二维图,a点表示的物质类别是,b点物质的化学式为

    4. (4) 缃叶:取色自雌黄(As2S3),颜色类似硫磺,在空气中燃烧能产生剧毒的As2O3和一种空气污染物,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5. (5) 沉香:代表黑色,以下固体可能为沉香主要成分的是(填字母)。

      a.氧化镁        b.氧化铜        c.五氧化二磷        d.氧化铁

  • 22. 化学是一门基础自然科学,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某校兴趣小组就化学与生活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化学——我们的生活,我们的未来”的班会。
    1. (1) 化学——使生活丰富多彩。

      ①某净水器中装有活性炭、超细滤膜,超细滤膜主要起作用,活性炭主要起作用。

      ②暴雨过后,河水很浑浊,某同学取回河水进行研究,首先进行过滤,若采用如图1所示装置进行过滤,该图操作中存在的一处明显错误是

    2. (2) 化学——为健康保驾护航。

      超超的奶奶年纪大了,医生建议她每天服用含葡萄糖酸钙[(C6H11O7)2Ca]的补钙剂。

      ①人从食物中摄入的钙指(填“元素”、“原子”、“单质”或“葡萄糖酸钙”)。

      ②超超的奶奶每天服用补钙剂的目的是预防(填疾病)。

      ③写出葡萄糖酸钙中的阴离子:

    3. (3) 化学——让未来充满希望。

      ①纳米材料石墨烯可以帮助科学家实现修建太空天梯的构想,石墨烯是一层碳原子,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说,石墨烯属于(填字母)。

      A.化合物        B.单质        C.混合物

      ②可燃冰是CH4气体被H2O分子形成的笼包裹,在海底低温和高压作用下形成的结晶物质。它是一种重要的新型能源,但是它的开采却困难重重,一旦发生CH4泄露,将对环境造成不可逆的影响。

      可燃冰样品常存放于原本用于装液氮的大型储存罐中,其原因是

      ③生活中离不开电池,锂离子电池常用磷酸亚铁锂(LiFePO4)作电极材料,LiFePO4中磷元素的化合价为

      图2是一种钠离子电池的示意图,钠离子电池依靠钠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进行充电和放电。充电时,Na+从正极脱嵌,经过电解质嵌入负极,放电时则相反,则硬碳作电池极。

  • 23. 在化学实验室里,利用下图实验装置制取有关气体。

    1. (1) 图中仪器a的名称是
    2. (2)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但小雨同学发现该装置试管口还缺少了。用E装置收集气体时,当导管口有气泡产生时,才开始收集。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某同学用A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试管位置太高,不能用外焰加热,则应调节图中的旋钮。(填“①”、“②”或“③”)。

    3. (3) B、C装置均可用作制取氧气的发生装置,C装置与B装置相比,其突出优点是,若选择H装置采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
    4. (4) 实验室用锌粒和稀硫酸制取氢气,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E、G装置可用来收集氢气,据此写出氢气的一点物理性质(写出其中一点即可)。
    5. (5) 某同学只用氯酸钾制氧气(未加二氧化锰),他用排水集气法一共收集了2瓶60mL氧气,集气中该同学发现第2瓶氧气集满所用的时间明显少于第1瓶,除了温度对反应的影响外,你认为还可能的原因是
  • 24. 从古至今,一直被人类广泛应用。
    1. (1) 一、的发现17世纪初,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不仅有灰烬,还有不可见的气体产生,他将该气体命名为“森林之精”。烛火在该气体中会熄灭,这说明该气体具有的化学性质。
    2. (2)  二、的吸收、转化。

      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 , 随着科技的发展,的转化也越发成熟。

      ①绿色植物通过吸收

      ②风化岩石中的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最终转化为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常温下,新型纳米材料(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能使工业废气中的转化为C,转化流程如图1所示,反应中元素M的化合价未发生变化。转化为 , 铁元素的质量分数(填“升高”或“降低”)。

      ④空间站中的水、气整合循环系统利用“萨巴蒂尔反应”,将转化为 , 配合氧气生成系统实现的再生,流程如图2所示。

      (Ⅰ)在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已知物质X化学式可表示为 , 其中氢元素质量分数为25%,则

      (Ⅱ)在流程图所示的物质转化中,进入氧气生成系统发生电解的水的质量(填“大于”、“等于”或“小于”)萨巴蒂尔反应系统中生成水的质量。

    3. (3) 三、的利。用经过固相催化剂吸附,可与反应生成甲醇,而实际反应时可能会发生积炭,生成的碳会降低催化剂的活性,适当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可以有效缓解积炭,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 25. 工业的各个领域都有金属及其化合物的身影。 
    1. (1)

      Ⅰ、从废旧电脑的某些零部件中回收金属银,设计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步骤Ⅰ和步骤Ⅱ都涉及的操作是
    2. (2) 判断步骤Ⅰ中稀硫酸已加足量的标志是____(填字母)。
      A . 继续加硫酸不再产生气泡 B . 溶液从无色变为蓝色 C . 固体全部变为红色
    3. (3) 步骤Ⅱ反应时温度不宜太高,原因是
    4. (4) Ⅱ、锰元素能形成MnO、MnO2、Mn2O3和Mn3O4等多种氧化物,其中Mn3O4是重要的结构材料,工业上用硫酸锰(MnSO4)制备Mn3O4

      已知锰的金属活动性位于铝和锌之间,下列可用于制备硫酸锰的是____(填字母)。

      A . Mn和Al2(SO4)3 B . Mn和ZnSO4 C . Mn和H2SO4
    5. (5) 将硫酸锰沉淀得到Mn(OH)2 , 使其与空气中的氧气在60℃条件下反应生成Mn3O4 ,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为
    6. (6) 通空气8小时左右,所得固体几乎全部为Mn3O4。通空气超过8小时,Mn3O4的质量分数开始下降,原因是
    7. (7) Ⅲ、镁铝合金是一种重要的储氢合金,它是将金属镁和金属铝在高温下按一定比例熔炼而成的特殊金属。

      在接近真空的环境中进行镁铝合金的制备,原因是

  • 26. 铜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之一,炼铜工艺的发展史如图所示。

    1. (1) 北宋沈括所著的《梦溪笔谈》中记载了“湿法炼铜”的方法:“熬胆矾铁釜,久之亦化为铜”。即在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则可得到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2. (2) 生物炼铜是先将硫化铜(CuS)在硫杆菌的作用下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合生成硫酸铜,这个过程需要保证温度不能过高,原因是
    3. (3) 电解精炼铜过程中,电能转化为能。

      青铜器的锈蚀产物较为复杂,一般分为有害锈和无害锈两种。无害锈可以保护青铜器,包括CuO、等。有害锈会加快青铜器的锈蚀速率,主要是含氯物质。

    4. (4) 的形成是铜与空气中的共同作用的结果。
    5. (5) 现取2.22g加强热,剩余固体质量随温度变化曲线如题图所示。请判断C点对应的固体物质为

    6. (6) 有害锈主要为碱式氯化铜[],蓝绿色固体,其受热会分解生成CuO、和HCl。取一定量蓝绿色固体,充分加热,将生成的用足量的吸水剂氯化钙充分吸收,生成的HCl用烧碱溶液充分吸收。实验测得氯化钙增重0.36g,烧碱溶液增重0.73g。则碱式氯化铜中,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