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 | 木炭 | 氧气 | 二氧化碳 | X |
反应前质量/g | 2.4 | 4.8 | 0 | 0 |
反应后质量/g | 0 | 0 | 4.4 | a |
①滤渣中一定有铜,可能有铁和镁;
②滤液中一定有锌离子和镁离子,可能有亚铁离子、铜离子;
③向滤渣中加稀盐酸,有气泡冒出,则滤液一定为浅绿色
④若滤渣中只有两种单质,则一定是铜和铁;
⑤反应后溶液的质量可能变大
⑥若滤渣中有三种金属单质,则滤液中的溶质只有硝酸锌和硝酸镁。
Ⅰ.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逐渐加水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水的质量的变化如甲图所示;
Ⅱ.取少量B点时的清液于试管中,滴加酚酞溶液,酚酞溶液不变色;
Ⅲ.继续向烧杯中滴加稀硝酸并不断搅拌,烧杯内固体的质量随加入稀硝酸的质量的变化如乙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填“a”或“b”)。
【查阅资料】
①糯米中加入食用碱可起到中和微生物生成的酸、软化食物纤维等作用。
②草木灰中富含钾盐,主要成分是K2CO3 , 还含有少量K2SO4和KCl。
【实验探究】检验草木灰的成分,并测定草木灰中K2CO3 , 的质量分数。
取适量草木灰于烧杯中,加足量水浸泡,过滤得到草木灰的浸出液;取少量浸出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酚酞试液,观察到酚酞试液变成红色。
【任务一】多角度认识中和反应
如图1,取5mL溶液于烧杯中,滴入酚酞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任务二】探究中和反应能量变化
利用图2装置,向氢氧化钠溶液中匀速加入溶质质量分数为7.3%且初温相同的稀盐酸,利用温度传感器测定得到温度变化曲线如图3所示。
兴趣小组的同学借助pH传感器监测溶液的pH变化情况来探究稀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上图是该反应过程中溶液pH变化曲线。若将烧杯中氢氧化钠溶液换为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进行实验,则图象中的点将向方向移动(选“左”或“右”).
步骤2:小强把三支试管中的溶液同时倒入一只烧杯中,发现有气泡产生,最终有白色沉淀生成且溶液显红色;
步骤3: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进行过滤,得到滤液,滤液中一定不含____ .
①NaClNa2CO3;②NaClCaCl2和NaOH;③NaClNa2CO3和NaOH;④…
【实验验证】(提示:CaCl2溶液显中性)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加入足量CaCl2溶液 | 猜想③成立 |
任务一:寻找生活中废旧铁制品的一些处理方法。
方法1:回收。生锈的废旧铁制包装盒属于可回收垃圾
方法2:除锈翻新。除铁锈常用加入稀盐酸的方法,但是如果稀盐酸过量还会腐蚀金属铁。
任务二:实验探究铁生锈的条件及影响因素
实验1:如图所示进行实验1,一段时间后观察到C中铁钉生锈,AB中铁钉无明显变化。
实验2:为进一步探究影响铁生锈速率的因素,小组同学设计如图所示实验2,利用传感器监测该过程中氧气浓度的变化来判断铁生锈的情况。实验记录如表:
序号 | 其他试剂 | 初始时氧气浓度/% | 200s时氧气浓度/% | ||
水/滴 | 食盐质量/g | 稀醋酸/滴 | |||
① | 0 | 0 | 0 | 20.8 | 20.8 |
② | 10 | 0 | 0 | 20.8 | 15.2 |
③ | 10 | 0 | 5 | 20.8 | 12.7 |
④ | 10 | 1.0 | 0 | 20.8 | 8.0 |
实验2的①中200s时氧气浓度没有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同学们通过实际观察、查阅资料,了解了不同铁制品防锈措施不尽相同,例如:自行车链条的防锈方法是。
查阅资料:还原发生的反应为Fe2(SO4)3+Fe=3FeSO4。
沉淀发生的反应为2FeSO4+H2O2+2H2O=2FeOOH↓+2H2SO4。
烧杯1 | 烧杯2 | 烧杯3 | |
样品溶液(克) | 10 | 20 | 30 |
氯化钙溶液(克)) | 30 | 30 | 30 |
沉淀质量(克 | 2 | 4 | 5 |
①如图所示,烧杯内样品中的纯碱完全反应。
②请计算样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要求写出具体的解题过程)
试题篮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