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桃红:逃之夭夭,灼灼其华,古代的桃红胭脂可由红花汁制成,红花的染色成分为红花素,红花素的化学式是 , 红花素是由种元素组成,1个红花素分子中含有个原子。
②群青:古代的群青颜料由贵重的青金石研磨制成。青金石是指碱性铝硅酸盐矿物,其中含等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不同。
如图是两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a.11 b.10 c.9 d.8
小明是个勤于思考、善于总结的同学,他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如图),并运用模型研究原子的本质特征。对应的原子均为前18号原子,请结合模型回答下列问题:
维生素C(白色) 化学式: 每片含 一日**次,每次2片 饭后服用 若发黄请勿食用! |
①当“”完全来自如图的“维生素C”时,每天至少服用次;
②当“”完全来自某种新鲜的蔬菜(每这种蔬菜含“”)时,每天至少应食用这种蔬菜g。
兴趣小组对教材中的分子运动实验进行了再探究。
(1)实验1:如图甲所示,向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A中加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搅拌均匀,观察到烧杯A中溶液呈色;另取一个小烧杯B,加入约浓氨水。用一个大烧杯把A、B两个烧杯罩在一起(如图乙)。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烧杯A中的现象,该实验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提出问题】是什么物质使A烧杯中酚酞变红色?
【作出猜想】猜想Ⅰ:B烧杯中挥发出的蒸馏水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Ⅱ: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氨气使酚酞溶液变红。
猜想Ⅲ:B烧杯中浓氨水挥发出的氨气与A烧杯中水反应的生成物使酚酞溶液变红。
(2)经过讨论,同学们认为猜想肯定不成立,理由是。
【进行实验】限选化学试剂:氨气(收集在带橡胶塞的试管中)、浓氨水、蒸馏水、若干条条状酚酞试纸(用酚肽溶液将滤纸全部润湿,待晾干后制成若干条)。
(3)实验2:取条状酚酞试纸置于(请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观察到条状酚酞试纸不变色,猜想不成立。
(4)实验3:将条状酚酞试纸(请将实验操作补充完整)置于盛有氨气的带橡胶塞的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猜想Ⅲ成立。
【拓展延伸】兴趣小组同学对课本实验装置又进行了如下改进。
(5)实验4:(ⅰ)向D、E试管中分别加入的蒸馏水,各滴入5~6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ⅱ)在C、F试管中分别加入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气管按图示连接好,并将F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过一段时间,观察到的现象是。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①氨分子在不断运动;②。
【交流讨论】
(6)请举一个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生活事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