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
  • 1. (2023高三上·魏都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

    材料一: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诗的音韵节奏作用于人们的听觉感受和内在的节奏感受,而意象、形象则作用于人们的视觉、想象和知解力。要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必须充分调动人们的这两大类感觉能力。任何一类感觉能力的缺乏,都会导致对诗歌理解的障碍。

    当我们仅专注于意象的显现和内涵时,往往就会对音韵节奏的表现作用“听而不闻”,甚至把它当作一件可有可无的东西。尤其面对那些没有什么意象,而主要诉诸音韵节奏的诗时,我们就会显得木然无知,处于一种所谓的“失语”状态。这种能力的缺乏还容易导致出现另一个毛病。由于对音韵节奏的感悟本是一种关系性的、整体性的感悟,这种能力的缺乏就会带来对诗歌的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于是就会出现这样一种诗歌解读现象,往往在一些局部(通常都是意象或所谓象征)大加穿凿,大加发挥。在诗歌的理解中经常出现的那种“阐释过度”的毛病,就常常是由这一原因引起的。

    与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缺乏的毛病相对,在诗歌理解中出现的另一个毛病就是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一旦诗有一些稍深厚复杂的意象或象征,就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当一些诗主要并不依赖于音韵节奏而主要借助意象的新颖深厚以及意境来表现时,他们就基本失去了领悟诗歌的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这样一种对待诗歌的态度对于理解诗歌,尤其是理解新诗往往会造成很大的障碍。这样对待诗,对待那些缺乏音韵节奏的诗,实则也是偏颇的。因为诗,本来就是音乐因素与造型艺术因素的混合物。它有时这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有时那个方面的因素重一点,对诗而言都属于正常现象。当一首诗主要诉诸意象等因素时,我们就应当主要从意象、形象的角度去欣赏它,而不要再计较于它的音韵节奏是否优美。

    当然,我们也希望,诗能够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总是能和谐统一,但我们也要知道,诗作为一门混合型的艺术,它有时候的确能够做到如此,但有时候的确会有所偏重。那么,我们欣赏诗,就应当具有两副眼光,而且有时候要更多地用这一副眼光,有时候要更多地用另一副眼光。

    (摘编自谭德晶《现代诗歌理论与技巧》)

    材料二:

    综观20世纪中国新诗,从创作实践到理论批评,从语言形式、表现手法到观念题旨、艺术精神,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不过,这种继承不是亦步亦趋的墨守成规的仿效,而是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

    胡适的《尝试集》作为白话新诗的发轫,其秉承古典诗歌的遗传基因即至为明显,胡适自己就承认,他的新诗“实在不过是一些刷洗过的旧诗”。胡适之后,白话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无法完全远离古典诗歌传统的一脉血缘。

    古今诗人之间,像郭沫若诗歌的豪情气势与李白诗歌,艾青诗歌的深沉悲郁与杜甫诗歌,戴望舒、何其芳诗歌的辞色情调与晚唐温李诗词,卞之琳诗歌的炼字琢句与南宋姜、吴雅词等;古今诗体之间像胡适之体的浅白与元白体的浅俗,俞平伯、严阵、流沙河诗歌的语言节奏与古代词曲句式,郭小川的新辞赋体诗歌与古代辞赋歌行,白话小诗的体式与古代绝句小令等;古今诗歌流派之间,像新边塞社会激昂迈进、地域特色显明,与盛唐边塞诗的激情悲壮、异域风光独特等;古今诗歌主题之间,像社会政文治主题,爱国主题,爱情主题,时间生命主题,历史主题,自然主题,乡愁主题等;古今诗歌剧形式手法之间,像构句分节押韵,意象化,比兴象征,构思立意,意境营造与氛围渲染,叙事性和戏剧化,互文与用典等;其间均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

    开展扎实有效的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有利于古代诗歌研究者扩大视野,完善知识结构,形成关于中国诗歌史发展演变的整体观,理清20世纪新诗的诗学背景和诗艺渊源,从而对古典诗歌的现代价值和现代新诗的艺术成就,作出较为准确的评估;并以辉煌灿烂的古典诗艺为参照,剖析新诗艺术的利弊得失,提升新诗的艺术水准:促使古典诗艺的现代性转化;它还有望在中国诗学领域拓展出一片边缘交叉的新垦地,形成一个新的分支学科;而在广泛的意义上,它更有益于培养现代学人丰富的审美趣味、弘通的历史视野和对优秀的民族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的能力。

    (摘编自杨景龙《古典诗歌的现代传承》)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人们只要把握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这两大诗歌传情达意的基本手段,就能完美地鉴赏、理解一首诗。 B . 对意象的领悟能力欠缺,容易导致人们在理解诗歌时,基本失去领悟诗歌意旨及其巧妙之处的兴趣。 C . 实现了现代创造性转化的中国新诗,在语言形式和表现手法两方面继承了古典诗歌的诸多优良传统。 D . 《尝试集》是中国新诗的发轫之作,尽管胡适不愿面对,但他的部分诗作几乎就是古典诗歌的翻版。
    2.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对音韵节奏感悟能力的缺乏会带来对诗歌整体感受、把握能力的缺失,进而经常导致在诗歌的理解中出现“阐释过度”的毛病。 B . 虽然诗是一门混合型艺术,但其在音韵节奏和意象两方面并不能总是做到和谐统,因此,我们在欣赏诗时,应当具有两副眼光。 C . 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20世纪的中国诗坛,几乎所有诗人的创作或强或弱、或显或隐、或多或少,都与古典诗歌传统一脉相承。 D . 中国新诗只有实现了在横向移植的外来参照之下的现代创造性转化,才能继承古典诗歌优良传统,开展好古今诗歌传承研究工作。
    3. (3) 下列选项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
      A . 戴望舒《雨巷》中的主要意象“丁香”,源自李環的《摊破浣溪沙》中的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 B . 余光中《碧潭》中的“如果舴猛再舴艋些”,借鉴了李清照《武陵春》中“只恐双溪舴艋舟”的句意。 C . 贺铸《行路难》“不知我辈,可是蓬蒿人”,与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中的“我辈岂是蓬蒿人”有关联。 D . 舒婷的《船》表现了咫尺天涯的永恒阻隔,与《古诗十九首》中“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同出机杼。
    4.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5) 诗歌传情达意有两大基本手段,即音韵节奏和意象形象。统编教材选录的中国新诗在这两方面都做到了和谐统一,请以《再别康桥》或《大堰河——我的保姆》整首诗为例简要分析。

      附: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大堰河,是我的保姆/她的名字就是生她的村庄的名字/她是童养媳/大堰河,是我的保姆

      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你的被雪压着的草盖的坟墓/你的关闭了的故居檐头的枯死的瓦菲/你的被典押了的一丈平方的园地/你的门前的长了青苔的石椅/大堰河,今天我看到雪使我想起了你

    【知识点】
    考点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