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道德与法治 /
  • 1. 2016年11月,有报道称云南省内部分高校助学金申请会沦为“比惨大会”, 申请助学金的学生要在公开场合发表演讲或报告,向全体在场人员诉说自己的贫穷家史和“悲惨命运”, 以博得评委的“好评”, 从而获得借以维持或改善基本生活条件的“助学金”。 贫穷本就不是件光荣的事情,为了所谓的公平、公正、公开,搞“比惨”式演讲,“竞选” 式哭穷,不仅令人啼笑皆非,更直接伤害了贫困生的自尊心。

        不久后,云南省教育厅就在官网上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通知》,要求各高校成立三级组织机构,坚持民主评议和学校评定相结合原则,精准识别对象,其中规定,评议认定不得要求申请认定学生在公开场合陈述申请理由,这维护了贫困生的自尊心,真正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结合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 (1) 所学知识谈谈为什么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你认为如何才能做到这一点?
    2. (2) 我国有扶危帮困的优良传统,为帮助贫困生我们应该怎样做?
    【知识点】
    考点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