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上·罗定期中)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论交往

    ①人之生不能无群。人,具有突出的社会属性,无时无刻不处于各种社会交往之中。群居不倚、独立不惧,固然是豪杰气概,但离群索居、落落寡合,却非世之所高。来而不往,非礼也。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直观表达。观其友,知其人。人之交往,往往能反映一个人的品行修为和价值取向。

    ②交往须谨慎。在复杂的社会关系中,人们可以做到能动选择交往对象,君子“先择而后交”,小人“先交而后择”,故君子寡尤,小人多怨。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贤佞,影响个人品行,关乎人生成败,择友不可不慎。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慎其所与处者,是开展社会交往的前提。孔子云,友直,友谅,友多闻,乃益者三友;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乃损者三友。益友往往正直、信实、博闻广见;损友常常曲意奉承、阳奉阴违、巧言令色。与益友交,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则与之化矣;与损友交,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与友交,熏渍陶染,潜移暗化,自然似之。交友不慎,轻者累及名声,重者毁己一生。当今社会错综复杂,鱼目混珠、鱼龙混杂,善于识人交友尤为重要,察己观人、以人正己,多会有德之朋,远离无义之友,多交正直诚信之友,远离谄媚逢迎之友,以达交友匡己之不逮。

    ③交往贵交心。人生交契无老少之分,亦无贵贱之别,贵在知心。古有锺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为相知者终身不复鼓琴。唯有心意相通、志向相契、信念相合、德行相配者,才能成莫逆之交。19世纪40年代,马克思、恩格斯以志相交,亲密无间40载,马克思饥寒交迫,恩格斯倾囊馈赠、无私相助,受友人鼓舞,马克思矢志不休、勤奋钻研,皇皇巨著《资本论》才得以面世。20世纪初,中国共产党建党先驱为救国奔走,赤诚相交,进退与共,终成建党伟业,中国面貌为之翻天覆地发生巨变,中华民族因此迎来复兴荣光。古人云:“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宋代曹咏依附秦桧,官至侍郎,盛气凌人,显赫一时;秦桧死后,曹咏极力撇清干系,亦被贬新州,不得善终,是所谓“以权利合者,权利尽而交疏”。所以不以势交,不以权交,不以财交,人之相知,贵在知心。

    ④交往常有道。一曰“容”,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君子之交是群而不党,因志趣趋同才能相与为友,因胸次浩大而能取长补短,尊贤而容众,嘉善而矜不能,才是交往气量。二曰“度”,君子之交淡如水,小人之交甘若醴。淡而亲,甘而绝,水虽味淡,不假蜜糖,却足以止渴。交往需有分有度,愈是亲者熟者,愈不可越界相扰相挟。三曰“信”,人与人交往贵在诚信,交友无信,乃失立身之基,非处世长久之道。四曰“节”,交友当有不易之原则,枉寻直尺以求合群,不若坦荡自处以求心安,持节自守,毋倚年岁,毋倚富贵,毋倚权势,守节而不移,上交不必谄,下交亦不渎。五曰“省”,德不孤,必有邻,修己者能来人、能安人。行有不得时,常反求诸己,躬自厚而薄责于人,于同行者处,见贤常思齐,见不善常内自省,择其善者从之,其不善者改之,此乃“以友辅仁”之道。

    (摘自《前线》)

    1. (1) 下列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选文结构清晰,层次分明,第①段提出论点,第②~④段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逐层展开。 B . 第②段引用孔子的言论,阐述了益友与损友的区别,强调了善于识人交友的重要性。 C . 第③段列举曹咏依附秦桧,后来又极力撇清干系而不得善终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交往贵交心”的观点。 D . 第④段从容、度、信、节、省五个方面具体阐述“交往常有道”,条理分明。
    2. (2) 选文②③段的顺序能否调换?请表明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3. (3) 小粤性格开朗,喜欢广交朋友,而且常常会为了讨好朋友而违背自己的原则。假如你是他的好朋友,请结合选文内容,给他提出一些交友方面的合理建议。
    【知识点】
    考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