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5八下·柯桥月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溪居

    唐•柳宗元

    久为簪组累,幸此南夷谪。闲依农圃邻,偶似山林客。

    晓耕翻露草,夜榜响溪石。来往不逢人,长歌楚天碧。

    【注释】①簪组:古代官吏的服饰。②榜:船桨。这里用作动词,划船。

    材料二:

    石涧记

    唐•柳宗元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得之日,与石渠同。

    由渴而来者,先石渠,后石涧;由百家濑上而来者,先石涧,后石渠。涧之可穷者皆出石城村东南其间可乐者数焉。其上深山幽林逾峭险,道狭不可穷也。

    【注释】①石渠之事:指发现并游览石渠一事。②限阃(kǔn)奥:用门槛把正屋与内室隔开。③揭跣:提起衣服光脚。④胡床: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

    材料三:

    小石潭记

    唐•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 (1) 【释义•晓其意】根据提示,解释加点字。

      文言词语

      方法

      释义

      石渠之事

      字典查阅法:①完毕;②全部;③已经;④不久。(《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A

      (填序号)

      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

      文言积累法:

      指通豫南,达于汉《愚公移山》

      B

      民又

      语法推断法:根据词语所在的语法位置推断它的活用现象

      C

      达于两

      成语勾连法:根据成语“学海无涯”推测

      D

    2. (2) 【诵读•划句读】用“/”给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涧 之 可 穷 者 皆 出 石 城 村 东 南 其 间 可 乐 者 数 焉

    3. (3) 【解惑•赏技巧】请你根据示例,为材料三《小石潭记》第二段(画波浪线部分)这个景点命名,并说明这样命名的理由。(提示:可从景物的特点、游览感受、取名效果等角度分析)

      示例:我为这个景点命名为“闻声寻潭”,理由是文中“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描写了作者隔着篁竹听到了潭水发出的美玉碰撞般的声音。命名为“闻声寻潭”,可以激发游客因听到动听悦耳的水声而急切地想要循声探潭的心情,达到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效果。

    4. (4) 【探究•悟其情】清代学者沈德潜认为柳宗元在诗文中流露的情感,可以用“不怨而怨”(表面上看没有怨恨之情,而实际上句句透露出怨情)来评价,请你结合诗文内容分析。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