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手动组卷 /高中语文 /按知识点
选择知识点
最新上传 最多使用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经典往往暗含了传统的延续,也昭示着对于传统的突破。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创作需要面对古典和五四两个传统。与政治上中国特色道路的寻找相呼应,抗战时期文学正是通过对民族化和现代性的双面追求,在与两大文化传统的对话中诞生了超越五四的经典之作。

    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较突出地表现为内容上对传统道德的肯定和形式上对历史典故、诗词意象和传统文学形式的借用。这些传统文化因子增强了文学的宣传效果。但仅此还不够,只有摒弃古典与五四的二元对立,充分展开对话,才能把传统转化到自己的写作之中并使它们成为想象性的存在,从而获得成为经典的“原创魅力”。

    思想上,抗战时期出于向文化传统寻找民族凝聚力的需要,促使文学在五四反叛传统的地方重审传统。比如,与离家、反抗父权的五四情结不同,抗战时期文学对家园意识的诠释、对家庭亲情的依恋、对家族文化的反思等恰恰成就了契合时代心理的民族经典。《荷花淀》等小说在水淀荷香中表现乡妇农人的恋家与卫国的统一,表现底层民众现代民族意识从思乡恋家中的觉醒。再如,与批判乡村的封闭、愚昧不同,《四世同堂》《呼兰河传》等作品中的城镇意象,以及艾青诗歌中的土地意象,都以农业文明的生活场景勾连起了乡土中国的共同记忆,获得了不断流传的经典价值。

    形式上,抗战时期特别关注古典文学形式的理论讨论,也是对战时民族主义心理诉求的一种回应。强调中国小说作为“正史之余”的故事性、讨论诗化传统、分析中西文学的各自优长等等,都表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西化进行补正的理论自觉。但创作中对传统的简单回归并不能产生经典之作,而是需要实现中西文化的内在对接。流传一时的新章回小说,如《吕梁英雄传》,在这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但过于趋旧,在出新上折损了经典性。张爱玲小说通过古典意象、说书模式等传统方式与现代小说技术的结合,将现代质素本土化。巴金的《寒夜》等作品采纳地域方言,精粹民族口语,实现了对五四文学过于欧化的校正,集合了中西语言形式的优点,显得更素朴、更蕴藉。

    抗战背景下文学内容与形式的民族化回归是对五四的反拨与调整,也是五四思想武器的现实运用。张爱玲谈及她创作背后的五四影响,说“只要有心理学家所谓民族回忆这样东西,像‘五四’这样的经验是忘不了的,无论湮没多久也还是在思想背景里”。先锋文化只有在事后与主流文化融合才能被确认,五四文化正是经过本土化的过滤才得到了整合,继而沉淀为传统的一部分。美国学者丹尼尔·贝尔指出:“现代性显而易见是同作为过去了的过去的决裂,同时又把过去弹射进现在。”抗战时期文学中两大传统的关系也应从这个思路来理解。在反叛中继承、在回归中超越,代代文学经典正是在对话中生成、积淀,参与着文学传统的生长。

    (摘编自张谦芬《对话:抗战时期文学经典的生成与流传》)

    材料二:

    孙犁在总结自己的创作生涯时曾反复强调:“我的创作,从抗日战争开始,是我个人对这一伟大时代、神圣战争所作的真实记录。我最喜爱我写的抗日小说,因为它们是时代、个人的完美真实的结合。”由此可见,“抗战”这一在当时最重大的政治主题,已然成为孙犁多数诗化小说最直接和最主要的题旨,他以自己特有的腔调加入到民族抗战的大合唱之中,完成了一个爱国知识分子应有的时代使命。为了实现这一表达意图,孙犁在其充满诗意的抗战小说中创造性地借鉴了中国史传小说中较常见的两大叙事策略:一是隐性的“正邪对比”原则,二是“夫唱妇随”的传统母题的现代性转化。

    在孙犁小说中,少有对日本侵略者形象的正面描写,作者在这些小说中着墨更多的还是对人民的讴歌:颂扬他们的勇敢、顽强,礼赞他们的善良和淳朴,诗意地抒写夫妇之爱、亲人之爱、同志之爱。这种“正邪对比”原则的自觉运用,使得孙犁一方面能较好地契合四十年代解放区的文艺政策,另一方面又较好地弥补了自己生活体验上的不足。但孙犁毕竟是在五四新文学传统熏陶下成长起来的现代作家,他在借鉴“正邪对比”模式的同时,也摒弃了古典小说对故事奇特性的过分追求,由此也强化了其小说诗化和散文化的效果。从接受效果来看,欣赏这种诗意化和散文化的文体需要更余裕的审美空间和更从容的审美心态,这在民族矛盾日益尖锐、需要作家和诗人峻急呼号的抗战年代显然有些不合时宜。这可以部分地解释为什么一些读者会忽略孙犁小说“抗战主题”的存在,也可以解释为何在四十年代的解放区文坛孙犁没能成为像赵树理那样广受赞扬的“主流作家”。

    人们已经较多地注意到孙犁小说中的女性形象,认为“他笔下的女性之美,既有纯洁、优美、俊俏的外在形式之美,更有新觉悟、新精神与新风采的内心美”。但我们在他众多写到夫妻关系的小说中同样不难发现“新精神”之中的“旧模式”——对传统的“夫唱妇随”叙事母题的自觉化用。水生嫂等美丽贤惠的女子都非常坚定地与作为抗日战士的丈夫站在一起,即或有少许的怨言,但那都只是小女子充满爱意的娇嗔,让读者反觉得其形象逼真、可爱。自然,这些女性已经不再是男子的附庸,她们有自己的独立人格和与男子并肩战斗的勇气;但那种骨子里流露出来的“妻以夫荣”的传统女性心理还是让普通中国读者感到似曾相识。同时我们要看到,孙犁对这一传统母题进行了极富时代特色的现代性转化:不但“随夫”的思想发生了质的飞跃;而且人物形象的审美功能也具有了现代品格——这些女性不再是作为男性形象的补充和陪衬,而是成为小说的主角或是成为小说创作动机的主要促成者。

    (摘编自任军《孙犁诗化小说的时代精神及其叙事策略》)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根据材料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第三段观点的一项是( )
    4. (4) 材料一说“古典文化在抗战时期文学中有大量的复活”,请以课文《荷花淀》为例,简要谈一下古典文化复活的具体表现。
    5. (5) 在当今时代,文学创作如何对文化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谈一下你的看法。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菜

    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

    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

    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他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

    木匠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③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

    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母女俩面面相觑。

    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

    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9月上)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看起来“煞是喜人”的咸鱼却是条“木鱼”,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情合理。除开头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还有哪些伏笔?请简要赏析。
    4. (4) 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冰雪大世界流光溢彩、浪漫梦幻,松花江银装素裹、冰花绽放,雪博会赏心悦目、震撼人心……在这个我国北方“千里冰封”的季节,素有“冰城”之称的哈尔滨一炮而红。今年春节假期,黑龙江省哈尔滨市接待游客1009.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64.2亿元,均达到历史峰值。冰雪旅游火热“出圈” , 是哈尔滨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的生动写照。近年来,哈尔滨充分挖掘利用优质冰雪资源和深厚文化底蕴,全力推动冰雪经济全产业链发展。以文塑旅,冰雪旅游魅力十足。在哈尔滨冰雪大世界,43米的主塔“冰雪之冠”高耸,可变灯光联动控制,流光溢彩。与此同时,哈尔滨注重将当地特色文化注入冰雪旅游,黑龙江省歌舞剧院、哈尔滨芭蕾舞团等艺术团体走进冰雪大世界、太阳岛雪博会等景区进行展演,努力让游客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陶冶心灵。创意赋能,冰雪文化活力更旺。这个冰雪季,特色巡游活动走红网络,城市上空闪现的一轮“人造月亮”、蛋糕店里“冻梨”造型的蛋糕……哈尔滨推出的文旅创意,让游客欣喜不已。

    1. (1) 文中多处使用引号,下列选项中,与画波浪线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2. (2) 简要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3. (3) 根据文本语境,为“出圈”下一个定义。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大家用完饭一般会说“吃完了”,而陕西话与河南话则可能会说“吃毕了”或“吃毕咧”。普通话里大多将“完”“毕”连用,或单取“完”字,很少搭配使用“毕”字,但        ①     。《史记·项羽本纪》记载:“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这里“毕”表示“完成”,“寿毕”即“祝酒完成”。而杜牧挥洒自如写下的《阿房宫赋》里,亦有“六王毕,四海一”之句为证。由此可见,陕西、河南的朋友真是开口就有“古人之风”。

    古语是别于今语的存在,方言对标的则是普通话。        ②      , 证明其具备的强大生命力。只要我们留心一瞥,就会发现今天口耳之间的古语确实很多。

    古语的方言不仅有趣,还很美,甚至能够打破各地方言的刻板印象。“沾衣欲湿杏花雨”的江南烟雨之感,在活泼可爱的四川朋友口里,        ③     。如此诗意的叫法,实则来自《诗经·采薇》所说的“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飞飞”即“霏霏”,就是描述毛毛雨之细小的情状。此外,还有类似“纸飞飞儿”的说法,指碎纸或小纸片。

    1. (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 (2) 曹雪芹将江淮方言独有的魅力带入《红楼梦》中,增添了几分作品的烟火气。请简要概括加点词语的语境含义并分析其妙趣。(任选一例)

      ①凤姐笑道:“好兄弟,你是个尊贵人,女孩儿一样的人品,别学他们在马上。下来,咱们姐儿两个坐车,岂不好?”宝玉听说,忙下了马,爬入凤姐车上,二人说笑前来。

      ②贾母啐道:“下流东西,灌了黄汤,不说安分守己的挺尸去,倒打起老婆来了!凤丫头成日家说嘴,霸王似的一个人,昨儿唬得可怜。要不是我,你要伤了他的命,这会子怎么样?”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陈情表》中李密向晋武帝表明自己在前朝为官的目的而打消晋武帝疑虑的句子是“”。
    2. (2) 从《客至》“”中,我们仿佛看到诗人迎客就餐、频频劝饮的情景,听到诗人因家贫待客酒菜欠丰盛而抱歉的话语。
    3. (3) 《蜀道难》中描写行人走在蜀道上可以摸到天上的星辰并且步履艰难、神情惶恐、呼吸紧张的句子是“”。
  • 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燕王使栗腹以百金为赵孝成王寿,酒三日,报曰:“赵民其壮者皆死于长平,其孤未壮,可伐也。”王乃召昌国君乐间而问曰:“何如?”对曰:“赵,四达之国也,其民皆习于兵,不可与战。”王曰:“吾以倍攻之,可乎?”曰:“不可。”曰:“以三可乎?”曰:“不可。”王大怒。左右皆以为赵可伐,遂起六十万以攻赵,令栗腹以四十万攻鄗,使庆秦以二十万攻代。赵使廉颇以八万遇栗腹鄗,使乐乘以五万遇庆秦于代,燕人大败。乐间入赵。

    燕王以书且谢曰:“寡人不佞,不能奉顺君意,故君捐国而去,则寡人之不肖明矣。敢竭其愿,而君不肯听,故使使者陈愚意,君试论之。语曰:‘仁不轻绝,智不轻怨。’君之于先王也,世所明知也。寡人望有非则君掩盖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望有过则君教诲之,不虞君之明罪之也。且寡人之罪,国人莫不知,天下莫不闻,君微出,明怨以弃寡人,寡人必有罪矣。虽然,恐君之未尽厚也。谚曰:‘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以故掩人之邪者,厚人之行也;救人之者,仁者之道也。世有掩寡人之邪、救寡人之过,非君恶所望之?昔者柳下惠吏于鲁,三黜而不去。或谓之曰:‘可以去。’柳下惠曰:‘苟与人之异,恶往而不黜乎?犹且黜乎,宁于故国尔。’柳下惠不以三黜自累,故前业不忘;不以去为心,故远近无议。今寡人之罪,国人未知,而议寡人者遍天下。语曰:‘论不循心,议不累物,仁不轻绝,知不简功。’弃大功者,辍也;绝厚利者,怨也。辍而弃之,怨而累之,宜在远者,不望之乎君也。今以寡人无罪,君岂怨之乎愿君捐怨追唯先王复以教寡人。”乐间怨不用其计,卒留赵不报。

    (节选自《战国策·燕策三》,有删改)

    曰:“无恒产而有恒心者,惟士为能。若民,则无恒产,因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明君制民之产,必使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饱,凶年免于死亡;然后驱而之善,故民之从之也。今也制民之产,仰不足以事父母,俯不足以畜妻子,乐岁终身苦,凶年不免于死亡;此惟救死而恐不赡,奚暇治礼义哉!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八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节选自《齐桓晋文之事》)

    1. (1)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君岂怨之A乎B愿君C捐怨D追唯E先王F复G以教寡人。

    2. (2)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4. (4)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厚者不毁人以自益也,仁者不危人以要名。

      ②及陷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

    5. (5) 请简要概括燕王的形象特征。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剧本《长津湖》(有删减)

    [浙江湖州,渔火点点,橹声咿呀,一片宁静祥和。水乡船上,伍千里抱伍百里骨灰上]

    千里:(下跪磕头)爹,妈,我没有把老大照顾好。

    伍妈:(祭奠)老大,吃吧。(夹菜给千里)老二,你也吃。(抹泪)

    伍爸:你在队伍,给人家弄啥?(答:当连长)管多少人?

    千里:150多号人。

    伍爸:那是大官啊!

    千里:嗯,大官,大官!(端一碗酒敬酒)我听下河滩的陈跛子说,政府给咱分了两亩三分地?四七年,我们打蒙阴,我在那儿看见一房子,硬山搁顶,两进院,那檐子底下,能住五窝燕子。咱家世世代代,在这水上漂着,等把那房子盖起来,看这十里八乡咋看咱家!(说完数钱,给母亲)妈,这是我津贴,咱明年二月二开工,立冬就能完活。等我再回来,给老三好好说个媳妇。

    伍妈:(哽咽)你还要走啊?还要打仗?

    千里:(安慰)妈,不打仗了,没仗打了!

    (晚上,伍千里躺在船上。)

    万里:(戳戳伍千里)拿枪给我看看,看看!

    千里:(把枪卸了弹夹递给万里)别拿枪指人(抢回来)!叫你别拿枪指人。

    (岸上有骑兵高喊:第九兵团司令部命令!全体都有。连长伍千里,有紧急军令,停止探家,天亮归队!伍千里大声回答“是!”转身)

    万里:哥——哥——

    千里:(看到父母无言的脸)……立春就回来。

    父母:好。

    千里:回来给你们盖房子。(转向万里笑笑,回头走了)

    万里:(跟上)我要跟你打仗去。

    千里:(转头看看他)大哥说,我们俩把该打的仗都打了,不让你打。(捏万里的脸)包子,等我回来。回头见。

    [伍万里偷偷入伍,入七连。去往朝鲜火车上。]

    千里:(对雷睢生)那个新兵归炮排,待会儿登记入册。

    雷睢生:(收刀)不要,我这儿不缺人。

    千里:(耳语)他叫伍万里。……您教教他。

    雷睢生:这仗就要打起来了,我怎么教啊?

    千里:您怎么教我的就怎么教他,(低声)教他怎么活下去,哥。(看万里)你跟着雷班长。

    万里:(车厢里,对老兵)看什么看啊?

    余从戎:(吐出瓜子皮,喷笑)大闺女啊?还怕看?

    雷睢生:为啥要当兵啊?

    万里:为了让我哥瞧得起我。

    雷睢生:(嗤之以鼻)这是什么话?让你的敌人瞧得起你,那才叫硬气!

    万里:(思考一下)——什么时候发我的枪啊?

    雷睢生:想要枪啊?战场上自己缴去。(问大家)是不是?(众人齐答:是)

    (余从戎捏着万里的领口推搡,挑衅地笑,看到万里生气,“哟”的一声转身就跑,万里追打他)

    ……

    雷睢生:他不识逗,差不多就行了。

    余从戎:来呀,瓜娃子,我给你介绍一下,我叫余从戎,第七穿插连一排长。(抽个空扑到万里身上)服不服?

    雷睢生:(万里甩掉他,去抢地上的枪,雷一脚踩着)不行!不许抄家伙!自己丢的人,自己挣回来,啊?

    余从戎:再介绍一下这位,炮排排长。

    雷睢生:(抱着手)我姓雷。

    余从戎:你大哥你二哥,都是他带出来的兵。(扶起伍万里)记住了,在七连,他就是雷爸,就是雷爹。(捏万里脸蛋,众人齐呼:叫雷爹)

    (车厢一侧,伍千里和最后一刻从上海赶回部队的梅生聊天)

    千里:又要打仗了,你怎么想?

    梅生:你呢?战场的二次恐惧。

    千里:书上说的,像当新兵的时候害怕,那感觉,一模一样。

    (战友拉住伍万里,打不过,就别打了。)

    万里:放开我。我干死他。

    千里:(进入乱成一团的车厢)我走错车厢了吗?

    雷睢生:是我让余从戎试试他的性子。

    万里:(委屈地)哥,他们欺负我!

    千里:欺负你?你打回去啊!

    万里;(不服气)他们人多!

    千里:(大声地)七连每一次遇到的敌人,都比我们多好几倍。你也去和敌人说,你们人多!(走过去,正正伍万里的帽子)现在举行伍万里的入连仪式,(长声喊)敬礼!礼毕!现在报数!……

    雷睢生:敌人的后方,就是我军的前沿。七连用自己的大伤亡,换来了我军的小伤亡。伤亡不值得夸耀,挺住就是一切。

    千里:懂了吗?你现在是第七穿插连第677名战士。你会说,哪有那么多人啊,这个车厢不就是100来人吗?我们是把七连一直以来牺牲的、退伍的战士,全加在一起。

    梅生:为了记住他们,我再说一遍……

    千里:(打断)不用再说!该记得住的时候一定记得住!伍万里,你害怕老兵们不接受你,我给你说,到了战场上,一个蛋被从外面破开,注定被吃掉。你要是能从里面自己啄开,(顿一顿)没准是只鹰!(环顾四方)我宣布,伍万里同志,无组织无纪律,原定授枪仪式,取消,解散!

    万里:(恨恨地)老子不干了!你从头就不想让我当兵!行,老子走!(拉开车厢门,车厢门打开,长城逶迤,山河壮丽,众人仰望)

    千里:(深情地)就罚你站在这,站到天亮。

    (伍万里似有所动,不再提退伍之事,笔直站立,直到深夜)

    雷睢生:(递枪给万里)拿着吧,记住啊,枪口永远不要对着自己人。你睡我上铺,走!

    万里:(接过枪,乐)连长让我站到天亮,还没到时间呢。

    雷睢生:你们哥俩,没一个是让人省心的!

    (本剧本根据电影《长津湖》情节整理而成)

    1. (1)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关于文中老兵们惹逗伍万里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3) 文中多次提到“枪”,分别体现了人物不同的心理,请结合文本画线部分加以分析。
    4. (4) 陈凯歌(《长津湖》导演)说:“(电影开篇)回到家乡与为国出征,连接起来就是家国。”请结合文本分析“家国情怀”体现在哪些方面。
  • 1.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桂枝香·金陵怀古》中慨叹六朝历史一去不复返,此时只剩凄凉秋色,昔盛今衰,表达词人吊古伤今情怀的诗句是“”。
    2. (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面对孔子的询问,公西华认为自己能力不足仍需要学习,对于宗庙祭祀诸侯会盟之事,他说:“。”
    3. (3) 《游园[皂罗袍]》中“”两句,化用谢灵运的“天下良辰、美景、赏心、乐事,四者难并”句意,写出杜丽娘联想到自己的身世、遭遇以后,从胸中涌出无限哀怨。
  • 1.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面对熙熙攘攘的人群,梵高只把他们分成两类:一类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让自己活出“样儿”来,一类人则怀着平常心只图活出“味儿”来。

    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一则关于“水稻上山”的视频在互联网广为传播,大意是某地开展的“水稻上山”项目,暴雨将梯田冲毁了。与此同时,有文章称,“水稻上山”本质是一种毁林造田的形式主义,文章配有土地荒芜、泥石流泛滥、“推平大山变良田”等图片。①发布后阅读量迅速突破“10万+”以上,一时间,“水稻上山”成为舆论焦点。②人们针对对“毁林造田”的质疑,③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负责人正面回应称,“水稻上山”需要一定条件,④且在推广的地方本来就有梯田,⑤并非专门开山毁林造出来的;⑥在丘陵山区对符合条件的耕地进行高标准农田,⑦是受现实国情农情决定的。

    1. (1) 文中有四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2. (2) 阅读下面的文字,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冬季天气干燥,很多人都会出现口腔溃疡。虽然在大多数时候,口腔溃疡并不会给人造成致命伤害,但是它所带来的不适却十分恼火。在坊间流传着很多用于治疗口腔溃疡的偏方,其中“喝点酒给溃疡消消毒”“撒点盐巴”等方法广为流传。事实上,①,都是不可取的。酒精可能会刺激损伤的溃疡面,加重充血、水肿及疼痛感;撒盐巴也会对溃疡面造成刺激和局部脱水,不但会加重疼痛,也不利于创面愈合。正确的做法是,用浓度较低的淡盐水漱口,这样既可以对溃疡面起清洁保护作用,②

      很多人认为,③,但是目前还没有确切的证据,证实口腔溃疡跟“上火”有直接关系,它的病因机制尚未明确,可能与遗传和感染密切相关。

上一页 3 4 5 6 7 下一页 共100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