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生物学 / 综合题
  • 1. (2023高三上·湖北期中) 在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还原型辅酶I (NADH)脱去氢并释放电子(e-),电子最终传递给O2。电子传递过程中释放的能量驱动H+从线粒体基质跨膜运输到线粒体内、外膜的间隙,从而建立H+浓度梯度,随后H+在ATP合酶的协助下顺浓度梯度运输到线粒体基质,并生成大量ATP,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 (1)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中,电子传递过程发生在(填场所),电子最终传递给O2后会参与 (填物质 )的生成, ATP合酶的功能是(答出两点)。
    2. (2) 已知某试剂D不影响线粒体的电子传递,但能使部分H+不经过ATP合酶而进入线粒体基质。为研究短时低温对线粒体电子传递的影响,将长势相同的黄瓜幼苗在不同条件下处理,分组情况及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若要产生等量ATP, 4℃条件比25℃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量(填“相等”、“更多”或“更少”)。根据实验结果推测:低温条件下ATP生成量减少的原因是,发生该变化的意义是

    【知识点】
    考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欢迎加入出卷网推广计划!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