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语文 /
  • 1. (2024九上·广州期中) 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年以来,书籍相关搜索已经超23亿次。日均超2000万人次,而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电子书、有声书的相关搜索分别同比上升97%与82%。在移动互联网背景下,手机阅读等轻阅读占用阅读时间越来越长,“浅阅读”现象渐渐产生。“浅阅读”就是阅读不需要思考而采取跳跃式的阅读方法,即所谓囫囵吞枣、一目十行、不求甚解,它所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这种阅读方式尽管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但不利于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因此,让“浅阅读”走向深阅读,是大势所趋。

    ——选自《光明日报》

    材料二

    “读屏”改变了传统的阅读方式,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形式上的改变。“读屏”时代,电子书、有声书、讲书视频等多形态的数字化阅读载体不断涌现,人们的阅读方式从单一走向多元。2023年发布的第二十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显示,从成年国民倾向的阅读形式来看,数字化阅读倾向进一步增强,倾向于“读屏”的比例已经超过倾向于读纸质书的比例:有45. 5%的成年国民倾向于“拿一本纸质图书阅读”;有32. 3%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手机上阅读”;有8. 1%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在电子阅读器上阅读”;有6. 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网络在线阅读”;有8. 2%的成年国民倾向于“听书”;有2. 8%的成年国民倾向于“看讲书视频”。

    二是内容上的改变。“读屏”时代,碎片化阅读(利用短而不连续的时间片段进行简短而少量的文本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成为典型特征。相关调查显示,人们阅读电子书的种类主要集中在文娱类、生活类和资讯类图书上,这类内容更适合进行碎片化阅读。另外,随着电子产品的迭代升级,屏上的内容不再限于静态文字,还涌现出图片、长短视频等不同形式的内容。让人们可选择的信息更加丰富。

    阅读是复杂的过程。我们读纸质书,看的主要是文字。文字是抽象的符号系统,从眼睛看到文字到神经传输信号再到大脑分析处理相关信息,整个过程十分复杂。相较于读文字,“读屏”更轻松. 但这也让人阅读时的思考活动减少,不利于阅读者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

    (摘自《“读屏”带来了什么》,《光明日报》,有删改)

    材料三

    近年来,中国逐步建立健全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为不同年龄、不同职业. 不同需求的人们提供丰富多样的阅读资源和服务,确保每个人都有书可读,想读的时候都可以找得到地方。各地纷纷通过加强图书馆、书店、城市书房、农家书屋等阅读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维效能,建成了覆盖村(社区)、企业、市场主体等载体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为喜欢阅读的人提供“充电储能”的地方。

    深化全民阅读活动,不仅要关注阅读的数量,更要关注阅读的质量。要从原来的泛泛而读、打发时间的消遣,引导人们甄别精华与糟粕,主动选择那些有益身心健康、能够启迪智慧、提升学识素养的高质量的阅读内容,让阅读成为一个个知识的课堂、一场场心灵的旅行、一次次智慧的碰撞。这些年,各地创新推出“互联网+”“书香音乐节”等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年轻人习惯的阅读推广活动,让人们更好地感受阅读的魅力与力量,由内而外激发人们对阅读的兴趣,助推阅读成为“悦读”,甚至与衣食住行一样,成为每个人的日常。

    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面阅读的跨越,是对精神世界丰盈的向往与追求的一种折射。发展讲究可持续,阅读也如是。如何保持阅读的“全民性”,让阅读成为民众的行动自觉,让人们的精神世界更加丰饶,让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在阅读中找到人生方向、越来越多的成年人在阅读中提升自我修养,是深化全民阅读活动的题中之义。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参与和努力下,全社会“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将愈发浓厚。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24年03月18日)

    材料四

    作为一种高效的阅读方式,深度阅读获取的是完整能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内化。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需要协调多种复杂的大脑认知功能,有助于训练批判性思维、逻辑思维,提高专注力、洞察力、判断力、共情力等能力——它让我们在多元庞杂的信息源面前仍然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就深度阅读而言,无论是从视觉生理方面来看,还是从阅读认知方面来看,读书都有“读屏”不可替代的优势。

    (摘自《在阅读中抵达“诗和远方”》,《光明日报》,有删改)

    1. (1) 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浅阅读是一种跳跃式的阅读方法,追求的是短暂的视觉快感和心理的愉悦,但确实能够获取大量的信息。 B . 在读屏时代,碎片化阅读、轻阅读、浅阅读成为典型特征,但这不利于阅读者形成完整的知识逻辑体系。 C . 通过加强阅读设施建设,创新服务手段,提升运维效能,我国逐步建成了多元、形态丰富的阅读设施体系。 D . 深度阅读通过获取完整的知识网络和逻辑框架,从而实现知识的内化,需协调多种复杂的大脑批判功能。
    2. (2) 下列说法与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   )
      A . 移动互联网背景下,多元阅读方式已成主流,读屏的比例已经超过读纸质书的比例。 B . 改变阅读方式和内容,契合时代发展,符合年轻人习惯,浅阅读丰富了人们阅读信息。 C . 深度阅读不仅有利于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发展,还让人在信息源前仍备独立思考能力。 D . 完成从倡导全民阅读到深化全面阅读的跨越,是个人发展需要,也是社会的大势所趋。
    3. (3) 根据材料,下列主张和做法不合理的是(   )
      A . 某平台在未来三年财政预案中,加大对数字化阅读领域的资金投入,重点研发新型数字化阅读方式。 B . 从化区把实体图书馆、数字阅览室、农家书屋等阅读设置建设列入区精神文明村的评比量化项目表。 C . 光明日报、人民出版社联合短视频电商,开展直播“知识带货”,提高文学、社科、历史等类图书销量。 D . 爸爸为帮助儿子消除对经典的隔膜和形成认知逻辑体系,在手机下载了听书、视频看经典类的相关app。
    4. (4)  当下青少年们如何才能做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
    【知识点】
    考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