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初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2016-2017学年江苏省苏州市常熟市七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

更新时间:2024-07-12 浏览次数:1166 类型:期末考试
阅卷人
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共19题)
阅卷人
得分
二、判断题(共6题)
阅卷人
得分
三、填空题(共3题)
阅卷人
得分
四、材料问答题(共3题)
  • 29. (2016七上·常熟期末) 改革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商鞅强秦】

    材料一: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马非百《秦集史》

    材料二: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是一个具有宗教徒般笃诚和热情的理想主义者。商鞅之法……此诚我国从来未有之大政策。

    ──毛泽东

    【魏晋融合】

    材料三:魏初风俗至陋……迁都之后,于革易旧俗,亦可谓雷厉风行……民族根底,莫如语言,语言消灭,未有不同化于他族者。孝文以仰慕中原文化之故,至欲自举其语言而消灭之,其改革之心,可谓勇矣。

    ──摘编自吕思勉《两晋南北朝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并据此指出秦国变法的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用史实说明“商鞅是首屈一指的利国富民伟大的政治家”。

    3. (3) 据材料三分析孝文帝“迁都”的原因以及“迁都”的作用。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0. (2016七上·常熟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书•张骞传》:“然骞凿空,诸后使往者皆称博望侯,以为质于外国,外国由是信之。”

    一人教版初中历史教科书

    材料二:

    材料三:“楚越之地,地广人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江淮以南无冻饿之人,亦无千金之家。”

    ﹣西汉《史记》

    材料四:“江南……地广野丰,民勤本业,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丝棉布帛之饶覆农天下。”

    ﹣南朝《宋书》

    请回答:

    1. (1) 指出材料一中张骞出使西域的举动是“凿空”的依据。

    2. (2) 据材料二,指出张骞出使西域后开辟的连接东西方贸易通道的名称。

    3. (3) 比较材料三,四,说明我国江南地区从西汉到南朝发生的变化。

    4. (4) 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出现从材料三到材料四这种变化的原因。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1. (2016七上·常熟期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选自人教版《历史教科书》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摘自《汉书• 董仲舒传》

    材料三:《司马迁采访史迹》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引起当时“社会急剧变化”的原因;并指出在争鸣的各学派中,其思想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先贬后崇,最终成为我国封建社会正统思想的派别名称。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指出汉武帝采纳此建议的根本目的。

    3. (3) 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写出史学家司马迁经过十多年的刻苦努力完成的巨著名称;并指出该史书的历史地位。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题数:31
难度系数:0.7
第Ⅰ卷 客观题
一、单项选择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二、判断题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三、填空题
  • 26
  • 27
  • 28
第Ⅱ卷 主观题
四、材料问答题
  • 29
  • 30
  • 31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