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期 | 概况 |
汉武帝时期 | 外廷之官统于丞相,中朝之官统于大司马,中朝官员主要职责是皇帝的应对顾问 |
汉昭帝时期 | 大司马作为中朝领袖,领衔中朝官员预闻政事,参议决策,是地位最高的辅政大臣 |
成帝、衰帝时期 | 赐大司马金印紫绶,置官属,禄比丞相,位在外朝上 |
①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②重农抑商政策的推行
③铁犁牛耕方式的采用 ④井渠技术的创造应用
材料:为加强边防,唐在沿边重镇设立节度使。节度使最初只掌兵权,后来总揽军、政、财、监之权,权重势雄,独霸一方。安史之乱后,藩镇“相望于内地”,“屯重兵,多以赋入自赡”,“喜则连衡(横)而叛上,怒则以力相并”。
宋太祖即位后,革除前朝之弊,“申命诸州,度支经费外,凡金帛以助军实,悉送都下,无得占留”,并采取派遣官员监察地方等多项措施,“由是利归公上而外权削矣”。宋太宗时,节度使掌控的支郡也被收回,从此“无复领支郡者”。
元朝变革地方行政制度,设立行省。行省官员常以“藩大臣”和封疆大吏自居,替朝廷镇守地方;凡行政号令和公文申禀,“不敢专决大政,咨中书(省)而后行”。
——摘编自白寿彝总主编《中国通史》等
——摘编自白钢主编《中国政治制度通史》等
材料:秦文化政策带有很大的逆反心理和明显的报复心理。早在秦统一之前,秦人就备受歧视,秦文化不为六国文化所容;秦统一后,六国旧贵族和诸多儒生仍然蔑视秦国文明,诽议秦政,甚至在朝廷公开毁议秦政。骄傲的秦国,趾高气扬的秦始皇,被激怒了,他们再也不能忍受这种屈辱,不能容忍任意诽谤朝政。更不能纵容儒生们继续反秦。这是秦实行文化征服、兼并政策的导火索,也是秦文化统一政策的一个根源。根植在秦始皇内心深处的暴烈、刚愎、功利等特性被诱发,秦文化政策的失误也就暴露出来了。
——胡明焕《秦亡新论》
评材料中关于秦文化政策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