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历史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广东省江门市2024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变式练习中国...

更新时间:2024-09-09 浏览次数:2 类型:期中考试
阅卷人
得分
一、选择题(共60题)
  • 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有学者发现,商代晚期铭文中的一些文字在构型上与二里头文化遗址中出土的器物形状相似(如图),这一发现(   )

    A . 体现了实物史料可信度更高 B . 推前了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 C . 印证了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 D . 提供了早期文字研究的新佐证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考古学家发现在殷墟出土的大批龟甲、兽骨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被称为甲骨文,主要是商人刻写的占卜记录。通过甲骨文我们可以了解(    )
    A . 早期国家的特征 B . 私有制的起源 C . 母系氏族的状况 D . 分封制的瓦解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费正清在《中国传统与变迁》中说:“中国之所以能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国家之一,有一部分应该归功于他们的文字。”我国目前已知最早的成熟文字(   )
    A . 有利于封建国家的建立 B . 推动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形成 C . 为记录商代历史而诞生 D . 是今天我们研究商代社会的重要史料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据考古报告,商代女军事家妇好墓出土的仅青铜器至少有1.6吨。殉葬人数不少于16人,有100多件兵器,其中有两件青铜铖特别大,一件重8.5千克,一件重9千克,上面铸有妇好的铭文。这反映了商代(   )
    A . 具备雄厚的经济基础 B . 相对发达的手工业文明 C . 崇尚武力的时代特征 D . 具备较成熟的文字系统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郑州小双桥商朝早期遗址出土的朱书文字是用软笔蘸朱砂等颜料书写于陶缸器表或口沿内侧的,这些陶缸多出土于祭祀区的地层和遗迹中,从文字的形态结构看,其与商代晚期的甲骨文属于同一系统。这一考古发现能够说明(   )
    A . 朱书文字主要用于占卜 B . 商代的祭祀活动程序复杂 C . 甲骨文发展有历史积淀 D . 商之前已有成熟文字系统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有学者研究指出,甲骨文的“天”字属于会意字,字形像正面站着的“人”(如图1),突出人的头部,与现代宇航员的形象相似(如图2),并引用《说文解字》中关于“天”的注解“颠也,至高无上”,将其意解释为从头顶一直延伸到无穷远处。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

      

    A . 对天的原始自然崇拜 B . 君主专制的不断加强 C . 文字凸显占卜和祭祀 D . 甲骨文预示科技发展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7.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二里头遗址发现的宫室建筑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最早的“宫殿”。2021年中国最早“宫殿”在“河洛古国”——河南郑州双槐树遗址发现,此次发现将中国宫室制度提前1000年左右。这表明( )
    A . 考古史料须与文献史料相互佐证 B . 只有考古史料才能印证历史的真伪 C . 历史结论只能依靠考古进行证实 D . 历史会随着考古的不断发现而修正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8.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2021年,在四川三星堆遗址中发现了“鹦”形纹饰青铜尊,“鹗”是中国对猫头鹰类鸟的总称,相隔1300多千米的殷墟也曾出土“妇好鹗”。此外,三星堆玉璋的外形和河南二里头玉璋极其类似,考古学家断定是从夏朝流传而来。以上考古发现再次实证了( )
    A . 中国古人崇拜猫头魔一类的鸟 B . 三星堆青铜器和玉器均为礼器 C . 古蜀文明具有鲜明的地方色彩 D . 中华文明呈现多元一体的特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9. (2023高一上·光明月考) 有学者指出,殷商甲骨文中已出现象形字“册"(如下图),像一捆竹木简编连在一起的形状,有时加“示”旁,有用作祭祀之意,在已出土的甲骨中至少有20片出现用毛笔蘸朱砂或墨描写过的痕迹。该学者旨在说明,商代(   )

    A . 甲骨是最重要的书写材料 B . 甲骨并非唯一的书写载体 C . 甲骨文是一种成熟的文字 D . 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祭祀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0.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下图是考古人员在殷墟小屯村E10坑发掘的鹿头骨。上面刻辞是“戊戌,王蒿田……文武丁……王来征”(大意为戊戌那天,商王在一个叫蒿的地方从事田猎)。材料可以用于说明(   )

    A . 甲骨刻辞完全用于占卜 B . 商周的奴隶制文明已经高度发达 C . 渔猎是殷商最主要产业 D . 甲骨的发掘使商朝历史成为信史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汉代良吏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反对严刑峻法、大肆株连,如西汉黄霸“力行教化而后诛罚,务在成就全安长吏”,东汉秦彭“吏有过咎,罢遣而已,不加耻辱。百姓怀爱,莫有欺犯”。这一司法实践(   )
    A . 促成儒学正统地位确立 B . 体现了无为而治的特征 C . 适应了治国理念的调整 D . 反映了监察制度的缺失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2.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汉初,统治者推行“无为而治”的政策,主张“顺民之情,与之休息”。其思想来源于(   )
    A . 道家学说 B . 墨家学说 C . 法家学说 D . 儒家学说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3.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汉初,曹参为相,举事皆循旧例,无所变更。对于“言文刻深,欲务声名”的人,斥而不用。这做法( )
    A . 阻碍了国家人才的选拔 B . 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 C . 动摇了儒家的正统地位 D . 是汉承秦制的其体表现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4.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从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可以看到所谓“至正者静,至静者圣”“善为国者,太上无刑”“重柔者吉,重刚者灭”等信息,材料中反映的思想(   )
    A . 适应了汉初休养生息的需要 B . 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C . 融合了儒法两家的治国思想 D . 成为西汉的统治思想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5.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西汉景帝曾下诏:“夫吏者,民之师也,车驾衣服宜称”,要求郡国守相和其他地方各级官吏所用车马和骑乘的服饰要符合朝廷礼制的规定,地方基层官员严禁不穿官服到处乱走。这一诏令旨在(   )
    A . 明确郡国守相的行政职责 B . 强调地方官员的教化职能 C . 确立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 . 限制不断膨胀的王国势力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汉初几位皇帝提倡以“孝”治天下,选拔孝敬父母的平民出任官员,把尽孝与治国联系在一起;汉初的儒生也编了一部《孝经》,汉武帝时代《孝经》虽未在五经之列,但它是官方意识形态规定的必读教科书。这些现象说明汉代(   )
    A . 吸取秦朝教训提倡平民政治 B . 《孝经》是汉初国策的基础 C . 确立了家国同构的治国理念 D . 儒家取代道家成为官方哲学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7.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汉初统治者反思了秦朝“举措太众,刑罚太极”,因而“兵皆罢归家”。《汉书》记载:“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邀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京师之钱累百万,贯朽而不可校。……人人自爱而重犯法。”这一局面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地方行政制度革新完善 B . 儒学统治地位的确立 C . 重农抑商政策逐渐松弛 D . 统治政策的合理调整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8.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汉高祖刘邦进入咸阳时曾与关中百姓“约法三章”,但他并未悉除秦法,甚至连秦的苛法也没有完全废除,以致到孝惠、高后和文帝时,还在废除秦的妖言令等苛法……高祖元年至高祖十一年之间的法律,是全部继承秦律的汉律。据此可知(    )

    A .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法律过于严苛 B . 秦朝灭亡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得到关中百姓的支持 C . 汉朝统治者对关中百姓采取了适应民情的政策 D . 汉朝统治者吸取秦亡的教训而实行宽刑仁政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9.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罪己诏”是中国古代帝王自我检讨、自我反省的一种官方诏书。有学者统计了两汉时期皇帝颁布下发的“罪己诏”,如下表。两汉的“罪己诏”(   )

    朝代

    皇帝

    下诏次数

    下诏原因

    西汉

    文帝

    2

    日食;匈奴入侵

    宣帝

    2

    地震;总结失政

    元帝

    5

    地震、日食;总结失政

    东汉

    光武帝

    3

    日食、地震;总结失政

    和帝

    1

    蝗灾

    安帝

    3

    一系列自然灾害

    A . 表明儒学独尊地位受到严重挑战 B . 具有明显的农耕文明色彩 C . 说明防范外族侵扰成为施政重点 D . 体现君主专制强化的趋势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根据《汉书》记载,汉初惠帝和高后时代,公卿皆武力功臣,文士如秦代一样不被笔墨供养,而文帝时却下诏要求各诸侯王、公卿、郡守为朝廷“举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者”。这一变化反映了此时汉政权(   )
    A . 社会建设成为社会主旋律 B . 统治者追求“有为”治国 C . 治国政策已转向重文轻武 D . 内忧外患得到有效解决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贾思勰《齐民要术》的卷九中专门列有《炙法》篇,对胡人的烹饪方法“炙”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如烧饼就是把“羊肉二斤,葱白一合,豉汁及盐”熬熟,加入生发面饼中“炙之”,还有用“炙法”来制作家畜、家禽、水产类的记载。这些记载体现了(   )
    A . 饮食习俗胡化成为主流 B . 民族交往促进文化交融 C . 人口流动加快南方开发 D . 政治改革推动习俗变迁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2.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下列历史事实和历史结论符合的是( )
    A . 成书于战国至西汉间《神农本草经》奠定中医理论的基础 B . 唐朝末年的黄巢起义直接导致唐王朝的灭亡 C . 北朝贾思勰著述的《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 D . 元朝时期玉米甘薯传入中国,大幅提高了粮食总产量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3.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以下科技发明成果,属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是(   )

    ①蔡伦改进造纸术,纸成为主要书写材料 

    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3.1415927之间 

    ③《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 

    ④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三大发明基本成熟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4.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北朝贾思勰在《齐民要术》中提出:“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任性返道,劳而无获。”他旨在强调农业生产应该( )
    A . 顺应自然,遵循规律 B . 提高农业生产技术 C . 增加投入,扩大生产 D . 强化土地资源开发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5.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学者严火其指出,贾思勰的《齐民要术》不仅表达了明确的农本思想,同时又有鲜明的求利思想。这说明贾思勰的思想(   )
    A . 与传统儒家主流思想相背离 B . 肯定政府重农抑商政策的必要性 C . 受重利轻义思想的影响深刻 D . 顾及到国家与民众利益的统一性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成书于北魏的《齐民要术》吸收了《尚书》《诗经》等经典的民本、农本思想,主张富民、孝道,指出赡养父母的前提是要发展农业;并吸收了孟子、荀子等人的主张,要求遵循天时、地宜的自然规律。这说明(   )
    A . 儒家思想影响农业理念 B . 统治阶级推崇儒家文化 C . 民族关系决定经济发展 D . 自然条件限制农业生产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7.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贾思勰所著《齐民要术》记载了当时中原汉人饮食中出现多种“胡物”,如胡饭、胡羹、羌煮等:西安出土的《戎进墓志》记述西域胡人戎氏家族习汉文、崇儒学,并将籍贯由“上源西域人”改为“恒州灵寿(今河北灵寿)人”。上述现象主要反映魏晋时期( )
    A . 南北方生活习惯趋于一致 B . 人口流动趋势明显 C . 南方经济水平已超越北方 D . 民族交融内涵丰富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8.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以下是成书于约533一544年《齐民要术》部分目录简表。据此可知,北方(    )

    目录篇目

    涉及领域

    耕田、收种、种谷、施肥

    耕作技术

    谷(84个品种);豆、麦、麻、稻等13篇

    农作物品种

    种蔬菜12篇

    蔬菜种植

    枣、桃、李等果树栽培12篇

    果树栽培

    畜、禽及养鱼6篇

    畜牧、养鱼

    酿酒4篇,酿造酱、醋、乳酪、储存22篇

    酿造、加工

    A . 经济远远超过南方 B . 具有民族交融特色 C . 农耕经济发展充分 D . 商品生产高度发展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9.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魏晋时期,刘徽受《易经》中关于数量关系的启发创立了割圆术。南朝祖冲之用割圆术,求得了精确到第七位数字的圆周率,他还著有《易义辨》《孝经注》和《论语注》。北周甄鸾的《五经算术》,则专为《诗经》《周易》《礼记》等作注。据此可知当时( )
    A . 自然科学与实践的关系紧密 B . 儒学加深了人们对数学的认识 C . 技术水平在世界居领先地位 D . 科学家在研究中注重逻辑思辨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0.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齐民要术》记载:“七月七日取水作之。大率麦院一斗,勿扬簸。水三斗,粟米熟饭三斗,摊令冷。先下麦,次下水,次下饭,直置勿搅之。以绵幕瓮口,拔刀横瓮上。一七日,著并花水一碗;三七日,旦,又著一碗,便熟。常置一瓠瓢于瓮,以挹醋。”上述材料信息主要反映( )
    A . 《齐民要术》主要是手工艺著作 B . 经济作物种植普遍推广 C . 南北经济广泛交流和巨大发展 D . 古代农学的实用性特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唐代宗时安史之战平息,在代宗宝应元年的敕文中提到“近日已来,百姓逃散,至于户口,十不半存”,时任道州刺史元结也提到:“道州旧四万余户,经贼已来,不满四千”。据此可说明唐代(   )
    A . 小农经济基础瓦解 B . 农民赋税负担日益加重 C . 藩镇割据局面形成 D . 经济政策调整势在必行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2.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宋人钱彦远上书称:“臣闻隋唐之制,有赋、租、庸、调四者之入。自杨炎变两税法,天下称便。”“天下称便”的主要原因是两税法(   )
    A . 加强了人身控制 B . 简化了税收名目 C . 缩小了征税范围 D . 降低了赋税税率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3.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从租庸调制到两税法,是古代赋役制度史上一次重大改革。其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
    A . 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B . 增加了封建政府的财政收入 C . 改变了长期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役制度 D . 取消了人头税,放松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4.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780年,宰相杨炎奏请唐德宗实行赋税制度改革,收税“惟以资产为宗,不以丁身为本”,古代赋税制度逐渐由“舍地税人”朝“舍人税地”的方向发展。其目的是(   )
    A . 放松人身依附关系 B . 解决政府财政困难 C . 促进农产品商品化 D . 催生新的经济因素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5.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唐朝初期租庸调制规定21-59岁之间的成年男子除租、调外,还可以缴纳一定的绢布来替代徭役;唐朝中后期的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和资产征收户税,按田亩征收地税。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国家废除了长期以来的人丁税 B . 政府实行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 C . 国家对农民人身控制松弛 D . 小农经济不断发展的结果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唐朝的两税法规定:对于没有固定居住地的流动商贩,所在郡县按照其收入的三十分之一征税。另外,曾经在“租庸调制”中享有免税特权的皇亲国戚、官僚、豪门、寺院等,都被免除特权。由此可知,唐朝两税法的实行(   )
    A . 有效地扩大了征税范围 B . 剥夺了贵族阶层的政治特权 C . 限制了社会阶层的流动 D . 旨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7.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下图是唐代两税法实施之后的中央与地方两税分配表。根据此图,得出的合理推断是(   )

    A . 地方分权的趋势日益明显 B . 税收种类逐渐侧重于人头税 C . 地方藩镇已完全失去控制 D . 两税法有利于增加财政收入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8. (2024高三下·长沙模拟) 下表为学者统计的有关唐代敦煌地区不同时期家庭结构情况。这说明当时(   )

    类型

    比例(%)

    时期

    核心家庭(2~3人)

    主干家庭(6一8人)

    联合家庭10人以上

    其他家庭

    总计

    701~769年

    户数(户)

    47

    13

    9

    14

    83

    百分比

    56.6

    15.7

    10.4

    17.3

    100

    820~876年

    户数(户)

    3

    6

    12

    2

    23

    百分比

    13

    26

    51.2

    9.8

    100

    A . 战争导致了个体小农经济衰退 B . 税制变化推动了家庭结构的变迁 C . 农本观念在中原地区影响深远 D .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不断完善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39.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唐代大和四年(830年)以后,朝廷实行户帖制度。户帖由县一级政府下发给具体的税收征管人员作为征收赋税的依据。户帖以登记的形式把每户的资产固定下来,使百姓能够以客观的载体寻找资产归属和所有者。据此判断,唐代实行户帖制度的背景是( )
    A . 农产品商品化的程度在加深 B . 租庸调制度的弊端已显现 C . 工商业者社会地位不断提高 D . 朝廷已经推广实施两税法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0.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唐建中元年(780年),“两税法”改革开始推行,内容包括:选取该州课税钱谷量最多一年的额数,作为该州的两税定额,再将这个定额划分成上供(上缴国库),送使(节度使留用),留州(州财政留用)三个份额,史称“两税三分”。这一改革(    )
    A . 强化了唐朝中央集权制度 B . 激化了政府与藩镇的矛盾 C . 实现了财政资源重新配置 D . 严重削弱了州县财政实力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据专家研究统计,两宋科举共取士115427人,平均每年361人。以年平均数计,宋代的取士人数是唐代的5倍,元代的30倍,明代的4倍,清代的3.4倍。专家的统计与下列现象最为契合的是(   )
    A . “与士大夫共治天下” B . “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 C . “是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势族” D . “愚以为八股之害,甚于焚书”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2.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下表为宋代科举的三级考试制度,这一制度设计(   )

    解试

    省试

    殿试

    地方官主持考试

    尚书省礼部主持考试

    皇帝主持考试

    A . 抑制了结党风气 B . 造成了人才短缺 C . 固化了社会阶层 D . 明确了选官标准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3.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南宋学者陈傅良说:“自国初以行举,诱致偏方之士,而聚之中都”,“愿仕于本朝。由是家不尚谱牒,身不重乡贯,以此得人。”这反映出,宋代” (   ) 
    A . 官员的政治素养高 B . 科举制冲击了门第观念 C . 官员选拔标准宽松 D . 科举选拔官员公平公正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4.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据学者统计,宋近320年间,仅正奏名进士即达43000人之多,当时的135位宰相中,90%以上是通过科举以及太学三舍考选等途径任官的。材料反映了( )
    A . 宋代的社会阶层流动性大大加强 B . 宋代的科举制更利于人才选拔 C . 科举制成为国家选才的主要途径 D . 科举制提高了官员的文化素养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5.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北宋时云“东南之俗好文”“西北之人尚质”,南人在科举考试中优势突出,故北宋后期被迫采取南、北分卷制度,特许北方五路别考而单独录取,以维持取士人数之均衡。北宋南北分卷制度(    )
    A . 保证了南北录取比例的平衡 B . 回应了文化中心的南移趋势 C . 导致了科举录取人数的增加 D . 提升了南方士人的政治地位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下面是唐宋时期中央各类官办学校入学资格统计表。由表中呈现的变化可推知(   ) 

    学校名称

    朝代

    入学资格

    国子学

    唐朝

    三品以上及国公子孙、从二品以上曾孙

    宋朝

    京朝七品官以上子孙

    太学

    唐朝

    五品以上及郡县公子孙、从三品曾孙

    宋朝

    八品以下官员子弟及庶人之俊秀者

    四门学

    唐朝

    七品以上,侯伯子男子及庶人中的杰出者

    宋朝

    八品以下官员至庶人子弟

    A . 知识分子成为主要参政力量 B . 宋代统治基础进一步扩大 C . 教育逐渐摆脱贵族垄断局面 D . 理学思想影响不断扩大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7.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在宋代州试时,试纸由官府盖印当场发给,发现夹带作弊的当场遣出。现任官员和不属本籍的寓居士人,不得参加州试,而由转运使主持另行考试。州试后要将报名人数、落选人数以及上解举子姓名、答题文卷一律报送礼部贡院,以供查核。这些措施
    A . 选拔了德才兼备的官员 B . 反映了科举制日趋规范化( ) C . 杜绝了科场舞弊的发生 D . 保证了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8. (2024高二上·海淀月考) 魏晋南北朝时期,士族与寒门等级森严,“官之选举,必由于簿状,家之婚姻,必由于谱系”。唐初,三品以上高官“欲共衰代旧门为亲,纵多输钱帛,犹被偃仰(随俗应付)”,唐太宗特地下诏“禁卖婚”,以打击旧士族。南宋史家郑樵云:“自五季(五代)以来,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上述材料表明,魏晋之后(   )
    A . 科举取士制度趋于完善 B . 妇女社会地位日益上升 C . 门阀士族势力逐渐衰落 D . 社会成员实现身份平等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49.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在官吏选拔中,唐初规定“工商杂类,不得预于士伍”等。而到了宋代,宋太宗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选送,即参加科举考试)。”此例一开,工商业子弟参加科举考试者不计其数,其中佼佼者,如商人之子冯京,在科举考试中连中三元,后官至参知政事。这一变化(   )
    A . 导致南北分卷 B . 给政治增添活力 C . 加强对官员的考核 D . 打破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0.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据下表推断,两宋时期

    两宋状元家世统计

    阶段

    政府政策

    高级官员

    中级官员

    低级官员

    平民子弟

    阶层不详

    总人让数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人数

    占比

    建隆元年至庆历六年(960-1046)

    对状元的出身不作限制

    7

    16.7

    10

    23.8

    12

    28.5

    1

    2.4

    12

    286

    42

    皇祐元年至绍兴二年(1049一1132)

    官员子弟不能被选拔为状元

       

    10.3

    7

    24.1

    10

    34.5

    8

    2.7

    29

    绍兴五年至成淳十年((1135-1274)

    寒士先于贵胄

     

    21

    3

    6.4

    9

    19.1

    16

    34.0

    18

    38.4

    47

    A . 状元大多出自官宦家庭 B . 社会阶层的鸿沟已经被打破 C . 选官的渠道趋向多元化 D . 状元出身受政策导向的影响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1.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明朝隆庆年间,某地市集以马、牛、羊、骡、驴、马尾、羊皮、皮袄诸物与缎、布、绢、棉花、米、盐、梭布等物品进行交易,但禁止出售硝磺、钢铁和盔甲。该市集最有可能位于地图中的哪一位置(   )

    A . B . C . D .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2.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下图为明代政府所制作的茶马互市金牌信符,它是以茶易马的专用凭证。此金牌信符可以说明明代(   )

    A . 重农抑商政策废除 B . 地域商人群体形成 C . 全国商贸网络出现 D . 互市贸易管理严格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3.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明代后期,南方一些地区的私营手工业中出现了新的经营手段。这里“新的经营手段”是指(    )
    A . 与官营手工业合作 B . 私营作坊工人增加 C . 资本主义萌芽的表现 D . 机器大生产的开始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4.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正德年间都御史杨一清在上疏中奏:“以马为科差,以茶为酬价,使之远夷(为)臣民,不敢背叛。如不得茶,则病且死,以是羁縻之,实贤于数万甲兵,此制西番以控北夷之上策也。”材料表明茶马互市(    )
    A . 增加了明朝财政收入 B . 挽救了西藏人民性命 C . 便利了中央对西藏的控制 D . 加强了中外之间的交流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5.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明朝时,西北军用马匹主要是通过茶马互市获得的,朝廷在西北设立秦州、洮州等8个茶马司。清朝顺治至雍正年间,西北茶马司大体在5个左右。到乾隆中叶,西北各茶马司被朝廷裁撤。据此推知,材料所述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 统一多民族国家日益巩固 B . 马匹在战争中的地位下降 C . 各民族之间差异逐渐缩小 D . 茶叶生产格局的时代变化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6.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有史书论及明代茶马贸易:“诸茶场地设茶课司,定税额,陕西两万六千斤有奇,四川一百万斤……行茶之地五千余里。山后归德诸州,西方诸部落,无不以马售者。”由此可知当时的茶马贸易(  )
    A . 本质上是朝贡贸易 B . 促进了区域间的经贸往来 C . 在榷场中进行贸易 D . 成为了明代主要税收来源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7.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明代推行招商中茶制、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北茶马司易马,并以变卖茶叶运输总量的百分之六十作为酬劳。这(   )
    A . 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增加了茶叶贸易成本 C . 提高了茶商社会地位 D . 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8.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张家口原是明初长城沿线的一个军事重镇,隆庆年间,逐渐成为商贾云集的边贸城市,晋商一度活跃于此;清代批准开通途经张家口的对外官道,从此它成为中俄贸易的重要枢纽之一。据此可知,张家口的兴盛主要基于( )
    A . 优越的地理位置 B . 海外贸易的发展 C . 晋商群体的活跃 D . 政府的边疆政策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59.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明朝大力发展茶马贸易,在河州(今甘肃南部)设置茶马司,其贸易“控西夷数万里,跨昆仑,通天竺,西南距川,入于南海”,形成了一个无形的茶叶疆域。明代学者解缙认为茶有着“夷夏之交,义利之辨,寅宾尚忠信而笃敬,河州固唐虞三代之邦也”的作用。据此可知,茶马贸易(   )
    A . 巩固了传统“宗藩”秩序 B . 扩大了明王朝的疆域范围 C . 开启了跨区域贸易局面 D . 增强了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60. (2024高三上·江门期中) 明清时期朝廷以茶为中介,利用茶商的力量将川陕茶叶运往西藏和西北地区,以官茶换取马匹。边疆少数民族饮食以肉、乳为主,而茶是必不可缺的饮品,可以“攻肉食之膻腻,涤通宵之昏寐”,由此出现了“蜀茶总入诸蕃市,胡马常从万里来”的局面。由此可见,茶马互市(   )
    A . 改变了重农抑商政策 B . 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 C . 增加了茶叶贸易成本 D . 成为主要的贸易形式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题数:60
难度系数:0.6
第Ⅰ卷 客观题
一、选择题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3
  • 14
  • 15
  • 16
  • 17
  • 18
  • 19
  • 20
  • 21
  • 22
  • 23
  • 24
  • 25
  • 26
  • 27
  • 28
  • 29
  • 30
  • 31
  • 32
  • 33
  • 34
  • 35
  • 36
  • 37
  • 38
  • 39
  • 40
  • 41
  • 42
  • 43
  • 44
  • 45
  • 46
  • 47
  • 48
  • 49
  • 50
  • 51
  • 52
  • 53
  • 54
  • 55
  • 56
  • 57
  • 58
  • 59
  • 60
第Ⅱ卷 主观题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