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拉特旗第一中学2024-2025学年高...

更新时间:2024-09-23 浏览次数:9 类型:开学考试
阅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9题)
  •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小说,是文学艺术,表达思想的方式是塑造典型形象,使用的语言是生活语言。作者只用寥寥数笔就勾勒出人物形象,并且语言具有鲜明个性特点。第二十四回自“贾芸出了荣国府回来”至“一面趔趄着脚儿去了” ,一千八百多字,却写了四个人:贾芸的舅舅卜世人、贾芸的舅妈、醉金刚倪二和贾芸。前面三人虽然都只是寥寥数笔,但俱各传神,卜世人夫妇的鄙吝和倪二的仗义,皆历历如绘。人物的语言也符合各自的身份和性格。“一碗茶也争,我难道手里有蜜!”这是初恋中的智能的语言,反映她心里的甜意。“你忙什么!金簪子掉在井里头,有你的只是有你的。”这是金钏的语言,反映她因受宝玉的赏爱而心悦意肯、别无他虑的心态。“‘呦呦鹿鸣,荷叶浮萍’,小的不敢撒谎”,这是李贵的语言,反映他护送宝玉读书,但不识字,也不理会读书,只是从旁听闻的状况。《红楼梦》里最能言善语的要数黛玉、王熙凤、红玉、麝月几人。林黛玉慧心巧舌、聪明伶俐;王熙风先意承志、博取欢心;红玉伶牙俐齿,如簧百啭;麝月在教训老婆子时词锋逼人,势猛气锐。作者对这四个人的语言是精心设计的,是特写。

    《红楼梦》在古典长篇小说中确已成为“绝唱”,这是毋庸争议的,但它还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不仅仅是因为《红楼梦》里有许多诗,而且它从开头至八十回的叙述,也都有诗的素质,它的叙述与诗是交融的,是一体。诗是什么?是抒情,抒喜怒哀乐各种各样的情而不是干巴巴的纪事,《红楼梦》确有这种抒情性的特点。

    (摘编自冯其庸《〈红楼梦〉的语言魅力》)

    材料二:

    《红楼梦》主题历来众说纷纭,正如鲁迅所言,经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见缠绵,革命家见排满……持自传说、索引说、阶级斗争说者亦众,此现象实属正常。有些文学作品就像饺子,就为了中间那口馅儿,有些文学作品就像点缀在西瓜里的那些子儿,人间百态尽在其中。其实开篇作者就借空空道人说出,即“大旨谈情”。《红楼梦》可称为“言情小说”,但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不同。我们可以从“情”字来赏析《红楼梦》的主题思想:

    第一层,是将“情”理解为爱情之情,认为《红楼梦》单纯是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若如此看待红楼,可谓未窥门径,枉费曹公十年辛苦。

    第二层境界,认为《红楼梦》是为闺阁立传、女儿正名。刘鹗《老残游记》言:雪芹之大痛深悲,乃是为“千红”一哭,为“万艳”同悲。宝玉在女子面前自卑、自轻、自我否定、自我牺牲。与玉钏儿一起,他烫了手,反急问玉钏儿烫着没有。龄官画蔷,天降大雨,他只顾提醒龄官“快避雨去罢”,却不在意自己也在雨中。受父笞打,黛玉来探,却只嚷不疼,希望黛玉不要伤心 ……

    第三层境界借写宝玉对女子的珍重体贴,探究人与人应该如何相处。体贴,以己之心体人之心,即“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仁”的内核。当时“仁”道日渐僵化,而作为躯壳的“礼”反据要津,《红楼梦》中亦有暗讽,贾敬死后,贾珍、贾蓉“直哭到天亮喉咙都哑了方住”,回府后便寻欢作乐。而宝玉形象是对“仁”“礼”平衡的一次拨乱反正。有人说《红楼梦》的内核是对封建道德的反抗,宝玉就是代表,实则大谬,宝玉蔑视的是虚伪,是虚礼,而非道德,他领会到了仁道精髓,即体贴,是真道德的践行者。

    第四层境界,《红楼梦》不仅是仁爱之书,更是充满无限情怀的天真之书、博爱之书。“仁”道建立在人与人的关系之上,推己及人,即可得仁。宝玉对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都充满关爱,第三十五回说宝玉“看见燕子,就和燕子说话,河里看见了鱼,就和鱼说话,见了星星月亮,不是长吁短叹,就是咕咕哝哝…… ”宝玉之“多情而善感”毫无矫揉,发乎真心,他有仁心,坚持、热爱、有信仰;他有诗心,天真、浪漫、充满想象。二者结合,便是宝玉这个“混世魔王”的真实面貌,而这或许也是《红楼梦》一书“大旨谈情”之“情” 的真实面貌。

    (摘编自王学良《如何赏析作为“言情小说”的<红楼梦>》)

    材料三:

    中国古代传统小说是以情节为中心的,与情节有关的事件、人物、对话才是正文,而与情节无关的景物则是可有可无的闲文。然传统小说也写景,但那景语多是体现类型而不是体现个性的,常常是“有诗为证”地铺张一番,而这一番景语可以置换到任何一部小说中。写景的成语化表现了对情节迫切和焦急的渴求心态,表现了对情节的重视之下对情绪的忽略。《红楼梦》也很少写景,在许多现代作家肯定会细细地描绘一番的地方曹雪芹都浑然不觉地放过了,小说中虽然也有写景的地方,但都是笼统的成语:“当时街坊上家家萧管,户户弦歌,当头一轮明月,飞彩凝辉。(第一回)”到了太虚幻境这样的仙境,本该有所渲染,但曹雪芹也同样用成语交待过去了:“但见朱栏白石,绿树清溪,真是人迹希逢,飞尘不到。(第五回)”可见这位伟大的作家对于写景是多么的不习惯。

    《红楼梦》景语的成语化提醒我们,其实曹雪芹也还是个情节中心论者,尚没有把中国小说从情节结构过渡到情绪结构。

    (摘编自李书磊《<红楼梦>景语》)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为中国古典小说的“绝唱”,《红楼梦》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作者通过塑造典型形象来表情达意,人物的语言富有生活气息。 B . 材料一认为《红楼梦》不仅是小说,也是一首不用韵的诗,这源于作品中穿插着很多诗,而且从始至终都是叙述与抒情的交融,具有梦幻色彩。 C . 材料二列举了关于《红楼梦》主题的众多说法,指出其主题即作者开篇说的“大旨谈情”,我们可以从“情”字入手去理解把握小说的主旨。 D . 材料三可看出传统小说的大多景语缺少个性,因而可以置换到任何其他一部小说中。
    2. 2. 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对人物的语言描写精妙传神,表现力很强,寥寥几笔就将智能、金钏以及李贵等人描绘得栩栩如生。 B . 《红楼梦》精心设计了黛玉、王熙凤、麝月等人的语言特写,符合人物身份,凸显了人物性格,具有高度个性化的特点。 C . 《红楼梦》与现代意义的“言情小说”有相似之处,因此仅仅把它当作一部写宝黛爱情的书,也是解读《红楼梦》的重要门径。 D . 《红楼梦》中“情”的实质可能是“仁心”与“诗心”的结合,这种结合在宝玉身上表现为坚持、热爱、有信仰与天真、浪漫、充满想象。
    3. 3. 下列说法中,能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 . 《红楼梦》中的多次点戏、听戏都与小说人物命运紧密关联,如宝钗过生日时点了涉及和尚的戏,暗示她未来的丈夫将会出家。 B . 《红楼梦》中很多文字是写景和叙事的最天然的结合,也是富有诗的素质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要读出它的味外味、韵外韵来。 C . 胡适用“大胆假设,小心求证”的研究方式,考证了曹雪芹是《红楼梦》作者,还得出了《红楼梦》是曹雪芹自传的结论。 D . 无论人或物、有情或无情,宝玉都可以体贴其悲音,感谅其情愫。对他来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
    4. 4. 材料二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并举例分析。
    5. 5. 请结合材料三,概述《红楼梦》与传统小说在景物描写上的共同点,并分析其原因。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原路返回

    阿微木依萝

    新娘子是从矮山来的,她那个地方就好比眼前这座高山的脚背,而现在她站到山的肩膀上来,已经是一处艰险的崖口,媒婆还要她继续往前走一走。

    “我不走了。”新娘子流着眼泪说。汗水从她在山下画得齐齐整整的那张脸上淌下来。妆容早就花了,两只眼睛贴了假睫毛,一只哭掉了,一只勉强粘在眼皮上,画的眼线溶于泪水,眼皮周围都是黑的,脏兮兮的。

    “你再往前走一走就好啦。”媒婆说,“我敢保证你会喜欢那个地方。当初你不是一眼就看中你的新郎官吗?再往前走一走,你肯定也会一眼看中他住的地方。”

    “你不要再说了。难道我是瞎子看不见这是什么地方吗?你看看这些山,这些石头,这些路。”

    新娘子摘掉剩下的一只眼睫毛,捏在手指尖:“你说的那个地方就让它见鬼去吧。”

    “我已经通知了新郎官,他会到崖口亲自接你。”

    “那正好。我当面告诉他。”

      新娘子丢掉捏在手尖的假睫毛,擦一把脸上的汗水。

      新郎官到崖口了。他没想到送亲队伍会集体昏昏欲睡,尤其他的新娘子,露着一张糟糕的脏脸。

      他摇醒媒婆,希望得到一个解释。媒婆张着无辜的双眼,嘴里什么话也说不出。不过她伸手指了指新娘子。

    “我来接亲。”新郎官说,他有点儿害羞。

    “正好我有事要跟你谈一谈。”新娘子说道。

    “我们先回家。”

    “回家?不不不,我的家不在这里。”

    “你在出嫁的路上,家当然在前面。翻过这个崖口就到了。”

    “那是你家。”

    “也是你家。”

    “我连那儿的一口水都没喝过,那个地方的泥土一脚都没有踩过,那儿的天什么样子从来没见过。那儿不是我家。”

    “只要翻过这个崖口就到了。”

    “我为什么要翻过这个崖口?我已经想清楚了,那不是我要去的地方。”

    “你已经快走到那个地方了。”

    “那又怎样?我还在路上,还没有走到那个地方,跨进那道门槛。”

    “我听明白了,你要悔婚。”

    “你看这些山,这些石头,这些路。”新娘子毫不客气地说出心里话。她的眼睛、嘴巴、鼻子、耳朵都是痛苦的——痛苦的一整张脸。

    “我以为今天是个好日子。”新郎官说。

    “出门之前我也是这么想的。”新娘子说。

    “你看我全身上下穿得新新的。”新郎官说。

    “我也是。”新娘子说。

    然后他们就不说话了,什么声音都没有从嘴巴里传出来。不过风声一直从他们那儿传出来,就仿佛他们两个的心里都有一个深深的峡谷,风在峡谷里面左跳右跳,跳得人一阵一阵心慌魄乱。

    “你们走了很长的路……天不亮就出门了。”

    “是呀,天不亮就出门。你看我的鞋子都要走坏了。我还以为你会雇一匹马来接我。”

    “我是故意让你走路来的。”

    “为什么?”

    “你看到了,这些山,这些石头,这些路,如果新娘子能一直走到这个地方再翻过这个崖口,那她一定是下了决心要跟我走后面的路。”

    “她要是不翻过这个崖口呢?”

    “到了这个地步我也不瞒你了。在你之前已经有两个女子从这儿原路返回。她们和你一样,都快走到我住的地方,只需要翻过这个崖口就可以看到我住的地方,却不走了。”

    “你要是雇一匹马,她们或许就走过去了。”

    “不能。马不能代替人的双脚。马有马的路,人有人的路。”

    “你请了很多人参加婚礼吗?”

    “不,一个也没有。”

    “噢?”

    “如果有人真正愿意翻过崖口,我和她的婚礼才会真正开始。”

    “这会儿天要黑了。”

    “是呀,我看到了。”

    “路要变成黑色的。我是说,已经好几个晚上没有月亮。有月亮也躲在云层后面照不清路。天黑下来空气也会变冷。”

    “你想让我留下来。”

    “是这个意思。”

    新娘子站起身,从崖口的风尖上站了起来。

    “我要回去了。”她说。

    “噢。”新郎官说。

    新郎官眼里的光在一点一点熄灭,在暗下来,因为天色暗下来了。

      新娘子眼里的光在一点一点熄灭,在暗下来,因为天色暗下来了。

    “今天是个好日子。”新郎官打破沉寂。

    “是呀。”新娘子附和道。

      然后他们沉默下来,像崖口上方被黑暗死死咬住的石头,沉默下来。

    “喝杯酒再走,夜路风凉。”新郎官对新娘子说。

    “好。”

      新娘子接过酒瓶,喝了满满一口。“算是我向你赔罪的。”她说。

      新郎官接回酒瓶,喝了满满一口。他什么都没说。

      天擦黑了,最后一丝阳光在对面的山顶滑下去。空气果然冷了许多,接下来会更冷。来自矮山的新娘子从未体验过的高处的寒冷,将很快降临在她身上。

      有星子从天空中冒出来。紧接着,堆积了好几个晚上厚厚的云层逐渐变薄,月亮出来了。黑了好几个晚上的天空亮起来,他们的心情瞬间有了改变。

    “路没有像你说的那样变成黑色,我能照着月亮回家。”新娘子说,她心情愉快。

    “是啊!你回去的路上亮晶晶的,本来这儿黑了好久的天。两个人分开的路都是亮的,那说明我们应该分开。也许你翻过崖口走到那边,走到我家,天空说不定一直黑下去,月亮不会出来。”新郎官说。他的心情变得舒畅,仿佛看到一大片桐子树开花。

    “是我做得不对,但这个崖口我不想走过去了。我习惯在矮山生活,那些路我闭着眼睛就能走。”新娘子说。

    “我知道。每个人都会在自己习惯的路上走。”新郎官说。

    新郎官伸手到嘴边打了一声响亮的口哨,一匹马跑来了。

    “骑着走吧。它很听话,会稳稳地将你送到山下。”

    “我要怎么将它还给你?”

    “留着吧,说不定你会骑着它再来找我——哈哈哈,我开玩笑呢!将它拴在山下岔路的最上边那条路上,那条路上的第一户人家是我的朋友,你就将马儿拴在门口那棵桃树上。”

    新娘子骑马而去。她将重新跨越峡谷的河水,走到对面那片山林,回到她熟悉的路上。

    (选自《小说选刊》2021年第3期,有删改)

    1.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写新娘子决定不走了,是因为山路崎岖,使她痛苦不堪,动摇了继续前行的决心,此时她已作好悔婚的打算。 B . 小说写新郎并没有雇马匹接新娘过崖口,是因为她对新娘翻过崖口有十足的信心,毕竟他这个新郎官是新娘“一眼就看中”的。 C . 媒婆劝说新娘继续坚持,并告诉她即将到达“那个地方”,且新郎已到崖口迎接,但这一切并不能挽留新娘,媒婆也只能无可奈何。 D . 新娘拒绝了新郎的挽留,作出返回矮山的决定,新郎虽然感到遗憾,但仍然表现出理解和宽容,并为新娘准备了马匹。
    2.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崖口”这一地域环境既指艰险的自然环境,也是横在男女主人公面前的一道关隘,具有独特的象征意蕴。 B . 小说中有较多篇幅的人物对话,语言平实却能有力推动情节的发展,男女主人公个性化的语言也充分展示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 C . 新郎曾遭受婚姻的挫折,但他对爱情仍然充满着希望;而曾主动追寻幸福的新娘却在即将到达彼岸时选择放弃:在对比中突显了新娘的自私狭隘。 D . 小说中有多处自然环境的描写,如天色、风声等,这些描写既折射出人物微妙的心理变化,又体现出他们对生活的态度,耐人寻味,颇具哲学意蕴。
    3. 8. 小说中写了新郎新娘分别前喝酒的情节,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概括。
    4. 9. “原路返回”的结局并不“美满”,但颇具美感。请结合文本分析。
阅卷人
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8题)
  •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九月,刘邦起兵于沛,项梁起兵于吴,田儋起兵于齐。韩广将兵北徇燕,燕地豪杰欲共立广为燕王。韩广乃自立为燕王。

    (秦)二世数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李斯恐惧,重爵禄,不知所出,乃阿二世意,以书对曰:“夫贤主者,必能行督责之术者也。不能行督责之道,专以天下自适也,而徒务苦形劳神,以身殉百姓,何足贵哉!故明主能行督责之术以独断于上,然后能灭仁义之涂,绝谏说之辩,莫之敢逆。”二世说,于是行督责益严,者相半于道,而死人日积于市,秦民益骇惧思乱。

    冯去疾、李斯、冯劫进谏曰:关东群盗并起秦发兵诛击所杀亡甚众然犹不止。盗多,皆以戍漕转作事苦,赋税大也。请减省四边戍转。”二世曰:“朕即位二年之间,群盗并起,君不能禁,又欲罢先帝之所为,是上无以报先帝,次不为朕尽忠力,何以在位!"下去疾、斯、劫吏,案责他罪。去疾、劫自杀,独李斯就狱。

    斯所以不死者,自其辩,有功,实无反心,欲上书自陈,二世寤而救之。乃从狱中上书曰:“臣为丞相治民,三十余年矣。逮秦地之狭隘,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阴修甲兵,敇政教,官斗士,尊功臣。故终以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秦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以见秦之强。此皆臣之罪也,臣当死久矣。上幸尽其能力,乃得至今,愿陛下察之。”书上,赵高使吏弃去不奏,遂具斯五刑论,腰斩咸阳市。

    (节选白《通鉴纪事本末》

    1.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

      关东A群盗B并起C秦D发兵E诛击F所G杀亡H甚众I然J犹K不止。

    2.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刑,文中意为受刑罚,与《齐恒晋文之事》中“刑于寡妻”的“刑”意思相同。 B . 莫之敢逆,即“莫敢逆之”,与《促织》中“不知何词”句式相同。 C . 负,文中意为倚仗,与《谏逐客书》中“客何负于秦哉”的“负”意思不同。 D . 幸,文中意为希望,与《鸿门宴》中“故幸来告良”的“幸”意思不同。
    3.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秦二世时期,国家内部动荡不安,刘邦、项梁、田儋等人纷纷起兵反抗秦朝统治,韩广也在燕地称王。 B . 为了爵位利禄,李斯建议秦二世对臣民加强督察责问,将权力集中到君王手中,这一建议恰好体现了李斯的政治主张,并不是为了迎合秦二世的心意。 C . 冯去疾、李斯、冯劫劝谏秦二世减少对四方边防的戍守和转运,结果招致秦二世不满,冯去疾、冯劫最终二人自杀。 D . 李斯认为自己有功,并没有反叛之心,于是上书辩解,但赵高让狱吏毁弃了奏书,以致奏书没有被秦二世看到。
    4.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秦)二世数让李斯:“居三公位,如何令盗如此!”

      ②臣尽薄材,阴行谋臣,资之金玉,使游说诸侯。

    5. 14. 秦之所以能“胁韩弱魏,破燕、赵,夷齐、楚,卒兼六国,虏其王”,立为天子,“又北逐胡貉,南定百越”成为强国,李斯功不可没,请结合本文概括他在秦有哪些举措。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初夏江村

    高启

    轻衣软履步江沙,树暗前村定几家。

    水满乳凫翻藕叶,风疏飞燕拂桐花。

    渡头正见横渔艇,林外时闻响纬车

    最是黄梅时节近,雨余归路有鸣蛙。

    【注】①高启:明著名诗人。诗人曾隐居于吴淞青丘,一日傍晚外出散步,有感而作此诗。②纬车:缫车,抽茧出丝的工具。

    1.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交代行踪,开篇一个“步”字表现出诗人在乡间行走时轻脚细步,悠闲自得的情状。 B . 颔联炼字准确,“翻”“拂”表现出江村动物的生机和自在,充满诗情画意。 C . 颈联写农家劳动的生动画面。捕鱼的小艇停在渡口,人们自然可以想象白天渔夫劳动的欢欣,而树林外不时传来缫车的纺丝声,令人想到农妇们正夜以继日地辛苦劳作。 D . 尾联点明黄梅时节,以雨后一路蛙鸣声增添了诗人的孤独、寂寞之情。
    2. 16. 全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现出诗人怎样的心境?请结合诗句分析。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7.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苏洵在《六国论》中指出诸侯以割地换取安稳的方法是行不通的,只会使秦的侵犯更加厉害,其原因是“”。
    2. (2) 学校组织登山春游活动,你登上山后,看到漓江像一条丝带环绕桂林,山下群峰林立,会想到王安石《桂枝香·金陵怀古》中的“”。
    3. (3) 小刚最近发表了一篇《漫话成语,巧学文言》的学术论文,文中提到了我国的成语有很多都来自古诗文,比如“善始善终”就源自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里的“”这句。
    4. (4) 龙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是我国汉族的民族图腾,也是中国文化的突出符号。我国龙文化源远流长,“龙”在古诗文中更是俯拾即是,如“”。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5题)
  •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能否将珍贵的文物置于掌中观赏品味?能否步入千年墓穴一探究竟?能否与未曾展出的国宝亲密接触?……与过去相比,今天的博物馆已经发生了①____的变化。有了科技的助力,这些往日因时空限制而②____的事情都已成为现实。“博物馆+高科技”让那些沉睡千年的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为越来越多的人带来不一样的观展体验,让他们可以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看那些本来“看不到的事物”。

    故宫博物院举办的那场名为《清明上河图3.0》的高科技互动展演艺术,用现代超高清数字技术完美融合古代绘画艺术。观众们沿着张择端的笔触走进繁华的北宋都城汴梁,穿梭于楼台之间,泛舟于汴河之上,观两岸人来人往,看水鸟掠过船篷。沉浸其中,确有一种

    ③____的情趣。在2016年的纪念殷墟妇好墓考古发掘四十周年特展上,首都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上下6层、深达7.5米的妇好墓葬一览无余。此外还有一些博物馆利用虚拟技术,以数字化方式展现文物全貌。观众只需在屏幕上滑动手指,就可近距离、全角度现赏文物,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全方位观察岁月留下的每一处细痕。

    1.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②   ③

    2.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3. 20. 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四处引号中用法和其他三处不同的一项是( )
      A . 去那些原本“去不了”的地方 B . 古物“活”在了今人面前 C . 带领观众“回到”妇好墓的考古发掘现场 D . 将静置于展柜中、封存进仓库里、消散在过往中的历史“托在手上”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宝玉又说:“不必温热了,我只爱吃冷的。”薛姨妈忙道:“①这可使不得,吃了冷酒,写字手要打颤儿。②”宝钗笑道:“宝兄弟,③亏你每日家杂学旁收的,难道就不知道酒性最热,若热吃下去,发散就快;若冷吃下去,便凝结在内,以五脏去暖他,岂不受害?④”宝玉听这话有情理,便放下冷酒,命人暖来方饮。黛玉嗑着瓜子儿,只抿着嘴笑。可巧黛玉的小丫鬟雪雁走来与黛玉送小手炉,黛玉因含笑问他:“谁叫你送来的?难为他费心,那里就冻死了我!”雪雁道:“紫鹃姐姐怕姑娘冷,使我送来的。”黛玉一面接了,抱在怀中,笑道:“也亏你倒听他的话。我平日和你说的,全当耳旁风,怎么他说了你就依他,比圣旨还快些!”宝玉听这话,知是黛玉借此奚落他,也无回护之词,只嘻嘻的笑两阵罢了。

    1. 21. “从此快不要吃那冷酒了。”出现的位置,最恰当的是( )
      A . ①处 B . ②处 C . ③处 D . ④处
    2. 22. 语义双关指利用词语或句子的两种有联系的意义构成双关,达到一箭双雕、婉转含蓄的效果。请分析画横线句子的双关语义。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四、写作(60分)(共1题)
  • 23. (2024高二上·鄂尔多斯开学考)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比”无处不在。比中有学问,比中有情怀,比中有智慧,比中有境界。

    会比的人在比中找差距,在比中知得失;不会比的人在比中攀比,在比中自暴自弃。

    根据以上材料,选取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题数:8
难度系数:0.53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Ⅱ卷 主观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 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 4
  • 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 7
四、写作(60分)
  • 8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