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高中语文 /备考专区
试卷结构: 课后作业 日常测验 标准考试
| 显示答案解析 | 全部加入试题篮 | 平行组卷 试卷细目表 发布测评 在线自测 试卷分析
下载试卷 下载答题卡

贵州省黔西南州2023-2024学年高二下学期语文期末考试试...

更新时间:2024-10-24 浏览次数:12 类型:期末考试
阅卷人
得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共9题;共35分)
  •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现代文阅读Ⅰ

    材料一:

    94岁的艺术大师黄永玉上台给比自己小整整30岁的故宫院长单霁翔颁奖。

    “故宫很具体,走遍9000多座房屋,1200多座建筑,每天沿着宫墙走一圈,踩破20双布鞋。”

    这是2018年12月15日“影响中国”2018年度人物荣誉盛典上的一幕。故宫博物院长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

    2012年年初,故宫正低潮。深陷失窃、会所、错字、拍卖、封口、瞒报、逃税等“十重门”。

    58岁的单霁翔临危受命,被任命为故宫博物院新院长。大家都很关心新官上任会有哪三把火,单霁翔却笑言:我一把火都没有,因为故宫古建筑群最怕火。

    上任伊始,单霁翔穿着一双老布鞋,带着助理,绕着故宫走了一圈儿。故宫的1200座建筑,9371间古建,凡是门都要推开看一看。

    从位于神武门西边的院长办公室出门向西,沿故宫红墙逆时针行走一圈大约4公里。自2012年初担任故宫博物院院长至今的每个工作日,这样的例行巡查已经让单霁翔走坏了20多双布鞋。

    大夏天,助理脖子上挎着相机,吭哧吭哧跟着跑,偷偷抱怨:“跟着我们院长,费鞋。”

    故宫收藏着众多文物,鲜有人能够将其数得一清二楚,但单霁翔做到了。他可以将文物数量精确到个位数:

    1862690件(套),这是2016年底的数据。

    (摘编自《故宫,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材料二:

    对于几个世纪前的外国人来说,进入古老的东方帝国——中国的宫廷甚至面见皇帝,是一件相当不易的事情。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一到中国,就将此作为自己最大的目标。在中国生活了接近二十年后,他才终于得到机会,一睹紫禁城真容。

    利玛窦在札记中记录,他们被召入一间大殿,“看上去足可容纳三万人,是一座壮丽的皇家建筑,大殿的另一端,有一个顶部高拱的房间,有五扇大门,通向皇帝的起居室。皇帝的宝座就在这个高拱着的圆顶的下面。”

    此时高居圣位的是明朝倒数第四个皇帝万历,他已取消了早朝。这些洋人被领到空空的宝座前行礼,一名朝官在旁按时高喊鞠躬,起立,以及“其他应该遵守的程式”。

    这次机会得益于利玛窦进献给皇帝的礼品。一座自鸣钟引起了万历的兴趣,奏折呈交了半年以后,据说皇帝突然想起来,问身边人,“那座钟在哪里?就是他们在上疏里所说的外国人带给我的那座钟!”

    利玛窦自此获准留在京城,不时入宫担任钟表匠。

    利玛窦始终没能见到皇帝,这一突破要交由他的后继者来实现。据统计,明清之际的来华传教士有近千人,其中不少供职于宫廷,从事天文、医药、翻译、绘画等工作,甚至身居高位,与皇帝私交甚好。

    地球彼端,他们的家乡欧洲兴起了一场持续上百年的“中国热”。英国花园里出现了中国凉亭,乔治三世和华盛顿留起满人辫子,一位冒充康熙女儿的“中国公主”震惊了巴黎上流社会。伏尔泰、莱布尼茨、亚当·斯密等思想家以中国为参照,对欧洲社会进行激烈的批判。

    (摘编自李慕琰《故宫六百年:在中国与世界之间》)

    材料三:

    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故宫,我们需要放到文明产生发展的过程中去认识它。紫禁城的营建规划,受到《周礼·考工记》的深刻影响,处处彰显自古沿袭的都城营建原则。

    紫禁城不仅继承了传统的三重城制度,还附会了“左祖右社”“前朝后寝”“五门三朝”等古制布局,体现出儒家的理想追求,成为我国古代宫城发展史上现存的最高典范。

    紫禁城建筑的设计理念,映射着中国古人所追求的“中和”思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文化崇尚和谐,中国“和”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协和万邦的国际观、和而不同的社会观、人心和善的道德观。“中和”的概念,日益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范畴和主导精神,而中华民族的这一理想追求,就集中体现在紫禁城之中。紫禁城建筑南北取直,左右对称,笔直的中轴线贯通子午,前三殿与后三宫在中轴线上均匀排布。前三殿分别是“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这三个殿的名字里都有一个“和”字,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内涵是天人和谐、社会和谐、身心和谐。

    明末清初,越来越多的西方使节、传教士来到紫禁城。这些外国人士进入中国后入乡随俗,在衣食住行等方方面面积极适应,融入当时的社会生活。从1601年意大利人利玛窦进京开始,连续237年,都有具有专业技能的西洋人为紫禁城服务,他们在皇宫中从事绘画、钟表、医药等方面的专业工作。清宫绘画作品中,就有不少出自西洋宫廷画家之手。在中西画师的交往过程中,欧洲焦点透视画法与中国笔墨风格相互融合,形成中西合璧的新画风。不同于中国的水墨写意,西洋画师郎世宁、贺清泰、潘廷章、王致诚等人画出的人物、花鸟、马匹、大象等,都逼真写实,栩栩如生。如《哨鹿图》《贲鹿图轴》《贡象马图卷》等,都是此类佳作。

    新世纪以来,“一带一路”文物考古合作展在故宫博物院多次举行。展览为弘扬传承“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优秀历史文化,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促进民心相知相通注入永续之力,为研究中外文化、艺术交流的未来发展方向提供了新视角,也为共建人类文化共同体提供了新思路。

    故宫文化不仅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各国文化在此交流、交往、交融,中华文明在此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得益彰。这种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充分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包容性与和平性,突出了中华文明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

    (摘编自章丽《故宫文化的历史根脉与时代价值》)

    1.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单霁翔荣获年度文化人物,艺术大师黄永玉亲自为其颁奖,这是对单霁翔工作的高度肯定。 B . 在中国生活近二十年的传教士利马窦,终于因一座自鸣钟而荣获一睹紫禁城风采的机会。 C . 紫禁城设计理念彰显了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中和”思想,体现了天人、社会以及身心的和谐。 D . 各国文化在故宫中进行多方交流、交往、交融,因而故宫的布局也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
    2.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介绍例行巡查故宫的单霁翔,已经走坏了20多双布鞋,是为了说明故宫之大。 B . 材料二中传教士在中国担任宫廷官职与欧洲社会的“中国热”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交融。 C . 材料三以中西画师在交往中产生新画风为例,告诉人们文化的交流会碰撞出不同的火花。 D . 以故宫为代表的中华文明具有包容性、和平性,能与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相得益彰。
    3. 3.  根据文章内容,下列选项中最适合填入横线处的一项是(   )

      ____,因而古代欧洲文明展览在故宫中举办最为适宜。

      A . 故宫不仅是咱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一大象征,也是中外文明交流的重要象征 B . 以游客的合理需求为第一出发点,同时考虑故宫所承载的文化导向性作用 C . 古代欧洲文明是全世界共有的遗产,中国是全球分布中最重要的一个部分 D . 古代欧洲文明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作过重大贡献,促进过生活水平的提高
    4. 4.  材料一与材料二各自主要采用了哪种说明方法?具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概括。
    5. 5. “故宫文化”是如何突出“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的精神面貌的?请结合材料内容简要分析。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现代文阅读Ⅱ

    我不是一条鱼

    非鱼

    我是一条鱼。

    鱼戏莲叶间,是理所当然的。每天,我所有的快乐就是在那片荷塘里游来游去,嬉戏、觅食。夏日来临,荷叶田田,荷花绽放,那是我最幸福的时刻。偶尔,我会和其他鱼们比赛,那就是看谁能吃到荷花的花瓣。

    老实说,花瓣并不好吃。作为鱼,我们天生就不是吃花瓣长大的。可有时候,那些淡粉、鹅黄、洁白的各色花朵,实在是太过鲜嫩娇艳,让人,不,让鱼们调皮一下,从水里跳起来,叼一口。

    大多时候,我们谁也吃不到,毕竟荷花端端地高高在上。有时候,偏就有那么一朵低了一点儿,运气好的话,就会成功。对此,我比它们经验略多,胜出的次数也更多。

    我不是一条鱼。

    我是岸边捕捉鱼戏莲的一个摄影师。

    说实话,我也算不上一个真正的摄影师,临近退休,我需要给自己找个事做。想来想去,唯有摄影还略有兴趣和基础,就在几个老朋友的撺掇下,我置办了一套相机,周末有空了,就来这荷塘边随意拍拍。

    有人说这片荷塘里的鱼会吃荷花,我不信。鱼就是鱼,怎么会吃荷花呢?可从他们发来的照片上,我的确看到了一条张着嘴的鱼,正跃出水面,奔向头顶的那朵粉色荷花。另一张照片上,那条鱼已经得嘴,一瓣花朵衔在唇边,正欲沉入水中。开眼界了,这是我第一次见到吃荷花的鱼。

    我决定蹲守一下。

    和他们一样,大清早太阳还没出来,我就把三脚架支在荷塘边,对着那几朵贴近水面的荷花,等待着阳光和鱼,如果运气好,也许就会抓拍到一幅完美的作品呢。

    盯着取景器,我慢慢地等着鱼跃出水面咬上花瓣的那一刻。

    为了有一张“镇得住”的照片,我有的是时间和耐心。

    我是一条鱼。

    岸上架起的一排排黑洞洞的“炮口”,对准了这个小小的池塘。我知道,他们在等什么。

    荷花?不。年年岁岁花相似,他们已经对那些花失去了兴趣,他们等的是我们。我记得我说过,我们偶尔会调皮一下,会比赛,就是比看谁跳出去能吃到花瓣,他们等的就是这个。我们一跃出水,那些“炮口”就会齐刷刷地“咔咔咔咔咔咔……”

    我告诉他们,别急。看谁能耗过谁,反正我们在水里,有的吃有的玩,让他们慢慢等去吧。

    我不是一条鱼。

    但我此刻有些恨那些鱼。连着七八天了,我的耐心快耗尽了,还没有一条鱼跳出来,别说拍了,连看我都没看到。荷花深处,倒是听到有鱼们跳出水面弄出来的动静。

    太热了。那些聒噪的蝉们拼了老命在叫,好多人已经收拾设备准备撤了,我也打算走。电话响了,一个熟悉的号码。他问我,在哪儿?我说,在钓鱼。他说,发个位置,我马上去。我赶紧告诉他,没在钓鱼,在拍鱼,等着鱼吃荷花呢。他说,鱼会吃荷花?我不信。很快,他就来了。

    我们席地坐在一棵树下,我给他说了鱼戏莲,是真的,我在等那个惊艳时刻。他看了看我的设备,又看了看别人的。他笑道,哥,你这装备不行啊,入门级的。我说,就是玩玩儿。

    过了几天,他又打电话,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土特产?他老家离我老家不过三十里,他的土特产还能比我爹娘种的更土更特别?我说,不用了,家里人少,吃不了多少。但他还是送来了,一个大纸箱,箱子上真的写着山珍特产。我压根儿不会相信。打开,果然是一个硕大的照相机镜头,佳能,六百变焦。

    我立马封上,打电话让他拿走。他说,哥,就一个镜头,不值几个钱。我咨询过了,想拍那种鱼戏莲,得用这种设备,你那个是拍不到的。我说,你再不拿走,我就把箱子放你公司门卫室了。

    我是一条鱼。

    那个老头儿太执着了。最近每个大清早都来,在众多的长“枪”短“炮”中,支起他寒酸的相机,跟他们一样耐心地等着。

    嗨,看在他这么大年纪的份儿上,我就跳一下,给他表演一下,能不能拍到,就是他的事了。

    我不是一条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让我等到了。我盯着取景器,手一直放在快门上。看到一条青色的大鱼在水中绕着一朵花盘旋,我就觉得可能有戏。

    果然,那条鱼好像知道我做好了准备,它晃了晃尾巴,一跃而起,嘴巴大张,咬住一片花瓣,又一个甩尾,那片花瓣就被它衔在嘴里,然后和它一起沉入水中。

    从出水到入水,不过短短的一两秒钟。我全部拍了下来。

    等那些长“枪”短“炮”们听到动静,调整相机,去摁快门,那条鱼已经完成了它的全部动作。我给他发信息,说我拍到了鱼戏莲,就用我的破设备。这么久了,那条鱼终究还是没忍住。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

    他没回我。

    (有删改)

    1.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鱼认为花瓣并不好吃,但因其太过鲜嫩娇艳,才有了鱼戏莲的惊艳时刻,说明鱼难以抵挡花瓣的诱惑,亦如人面对诱惑一样。 B . 小说中“他”“说给我捎了一份土特产”,实则是送“我”照相机镜头,其目的只是想帮“我”实现拍摄鱼戏莲的计划。 C . 小说呈现了一个老头儿的心理变化,对鱼吃荷花的不相信→看到照片,决定蹲守→久未等到,耐心将尽→拍得成片,喜悦得意。 D . “我不是一条鱼”反复出现,但意义不断变化:从陈述客观事实,到强调“我”即便是临近退休,也不会成为轻易上钩的鱼。
    2. 7. 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小说运用了拟人手法描写“鱼”,如“嬉戏”“比赛”“调皮一下”“表演一下”等,使得“鱼”的形象更加生动。 B . 小说写鱼猜透人有拍自己戏莲的想法并迎合人做出的行动以及“我”拒绝收礼等情节,虽十分荒诞,但也能给人启发。 C . 小说善于运用双关语,如“忍不住,就会有被拍到的可能”,既指鱼的行为,也暗指“我”忍不住收了礼会被人抓住把柄。 D . 小说语言幽默诙谐,意趣横生。如“那条鱼已经得嘴”“在众多的长‘枪'短‘炮’中,支起他寒酸的相机”等均可体现。
    3. 8.  小说结尾句“他没回我”意味颇丰,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4. 9. 小说使用“我是一条鱼”和“我不是一条鱼”的双视角切换法来讲述故事,这样安排有什么效果?请简要分析。
阅卷人
得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共8题;共35分)
  •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文言文阅读

    材料一:

    今天下有二人之论,有安常习故、乐于无事之论,有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之论。乐无事者以为守祖宗成法,独可以因人所利,据旧而补其偏,以驯致于治,此其所得也。至昧者则苟简怠惰便私胶习而不知变通之权此其所失也。喜有为者以谓法烂道穷,不大变化则不足以通物而成务,此其所是也。至凿者则作聪明,弄理任智,轻肆独用,强民以从事,此其所非也。

    (节选自《历代名臣奏议·卷一百三十七》)

    材料二:

    戊申熙宁元年夏四月壬寅朔,诏新除翰林学士王安石越次入对,上曰:“方今治当何先?”对曰:“以择术为始,陛下每事当以尧舜为法。”上曰:“卿可悉意辅朕,庶几同济此道。”安石退而上疏,极言累世因循末俗之弊,且谓理财无法。命司马光等置局看详裁减国用制度。光登对言:“国用不足,在用度大奢,宗室繁多、官职冗滥、军旅不精。”安石曰:“国用不足,由未得善理财之人故也。”光曰:“善理财之人,不过箕敛以尽民财。”安石曰:“此非善理财者也。善理财者,民不加赋而国用饶。”

    二年二月庚子,王安石参知政事。甲子,命安石别为司,名曰同制置三司条例。辛巳,光上言:“今士大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安石曰:“光好为异论,异论之人倚以为重,则是为异论之人立赤帜也。”……上曰:“今天下汹汹者,孙叔敖所谓‘国之有是,众之所恶也’。”光曰:“然。陛下当审察其是非。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也,天下皆以为非也。陛下岂独与三人共为天下耶?”

    三年三月甲午,光移书安石,请罢条例司,安石答书但言道不同而已。书凡三返。五月甲辰,诏:“近设制置三司条例司,本以均通天下财利。今大端已举,惟在悉力应接,以成效。”光自是绝口不复新法。

    (节选自《宋史全文·卷十一》)

    1. 10. 材料一中画波浪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至昧者A则苟简B怠惰C便私胶D习E而不知F变通之G权H此其所失也。

    2. 11. 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苟,指草率,与《陈情表》中“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的“苟”意思相同。 B . 宗室,一般指国君的宗族。通常有专门的官衙来主管宗室事务,如“宗人府”等。 C . 趣,指促进,与《兰亭集序》中“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的“趣”意思不同。 D . 论,指议论,与《苏武传》中“会论虞常,欲因此时降武”的“论”意思不同。
    3. 12. 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材料一分析了安常习故、乐于无事和变古更法、喜于敢为两种议论,但没有表明作者更倾向于哪一种议论。 B . 材料一认为喜欢有所建树的人认为旧法陈腐,如果不经过大的变化就不能成就事业,这是其认识合理的一面。 C . 王安石受到皇上破格召见后,他建议皇上采取正确的方法,效法尧舜处理政事,这一建议得到了皇上的认可。 D . 司马光喜欢提出不同的意见,这一做法为有异论的人树立了旗帜,因而他在与王安石的论法中没能得到皇上的支持。
    4. 13. 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士大夫沸腾,黎民骚动,请罢制置三司。

      ②今条例司所为,独安石、韩绛、吕惠卿以为是也,天下皆以为非也。

    5. 14. 王安石和司马光认为“国用不足”原因各是什么?司马光对王安石提出的原因有何看法?请结合材料二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古代诗歌阅读

    夏夜

    孔平仲

    小雨初收深夜凉,杖藜徐步立回塘。

    一天星月清人意,四面芙蕖遗我香。

    大隐尝闻在朝市 , 昔人何必濯沧浪

    应官粗了心无事,便是逍遥物外乡。

    [注]①大隐朝市:杨炯《李舍人山亭诗序》有“大隐朝市,本无车马之喧;不出户庭,坐得云霄之致”。②濯沧浪:《孟子·离娄》有“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表示避世隐居或清高自守的意思。③应官:当官。

    1.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照应诗歌标题,在小雨初停的夏夜,诗人拄着藜杖缓慢行走在曲折的水塘旁。 B . 颔联写夜晚的天空使人的心灵澄澈、清明,四面荷花送来的阵阵清香,令人愉悦。 C . 颈联“濯沧浪”,指在清水中洗涤冠缨,表达了诗人对“昔人”隐居山林做法的否定。 D . 尾联“粗了”,道出了诗人草率地应对官场之事,只想享受逍遥自在的生活态度。
    2. 16.  关于“归隐”的认识,黄庭坚在《登快阁》中写道“万里归船弄长笛,此心吾与白鸥盟”,而本诗与之有所不同,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17.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 (1) 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中“”两句,把江、月、花三个意象联系在一起,描写出梦幻般的景象。
    2. (2)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是马致远在《天净沙·秋思》中用列锦法描绘的羁旅天涯的游子沿途所见的景致。陆游在《书愤》中也用了该手法,绘制出一幅幅浩浩荡荡的军容画面,即“”。
    3. (3) 荷花,别称芙蓉,在古典诗词中常被用来比喻美好的品德。古人喜欢以“芙蓉”入诗,通过富有美感的意象,表达自己对美好品格的追求,如“”。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共5题;共20分)
  •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Ⅰ

    当下,微短剧、微综艺发展如火如荼,在影视领域掀起一股注重强情节、快节奏的“短视频化”创作热潮。因而,与这一趋势形成鲜明对比,另一类弘扬农耕文明的影视作品主打工笔细描为重心,给观众创设了慢生活一个沉静美好的空间,在治愈心灵、疏导情绪的同时,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实现了立意和审美的创新突破,彰显了长视频在现代社会的独特价值,在影视创作领域引领了一种新风尚。田间嫩绿的秧苗、劳作后归途上的落日余晖,深夜抢收水稻时夜空突然绽放的烟花,凸显出此类创作特有的诗意与温情,观众们看过之后瞬间感觉“被治愈”了。

    但随着作品数量增多,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问题也暴露了出来。在弱化了竞争、对抗等戏剧张力之后,琐碎的日常劳作内容如何避免变成流水账,过滤了复杂社会关系、只过小日子的情节如何避免变成电子榨菜 , 这些问题成为农耕文明影视创作的瓶颈。单靠打卡旅游,走马观花地体验田园生活,已经很难引发观众的深层心灵共鸣,台前幕后的创作者必须对农耕文明进行切实了解,深刻体会。

    1. 18. 下列句子中的“都”和文中加点的“都”,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 我过去一摸,果然手都冰冷了。 B . 也许因这点,姑娘们私下里都叫他“北京话”。 C . 阿Q后来连“灯”“烛”都讳了。 D . 都是天公不作美,我们才没法玩得痛快!
    2. 19.  下列句子中的引号与文中画波浪线外“电子榨菜”的引号,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 . 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B . 海伦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C .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描写雪时用了一个“紧”字,鲁迅赞它有神韵。 D . 李清照的词以“靖康之难”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3. 20. 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语言文字运用Ⅱ

    学习逻辑有助于准确地表达思维和严密地展开论证。有人说,不学习逻辑也能有逻辑地进行思考,照样写出好文章。的确,____,正如不是先学了语法才会说话一样。但是,学和不学有着很大的不同,____:一是遇到不合逻辑的话或文章,不能做出逻辑分析;二是对自己所写文章中的逻辑错误不能及时发现,更不能从逻辑上分析出错误原因。

    我们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例子,如“这个厂的领导很重视思想工作,在领导班子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这句话中“没有人不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是三重否定判断,实际意思是“人人都认为政治思想工作不重要”,与前一句“重视思想工作”相矛盾。再如,“科技人员都应学外语,我不是科技人员,所以我不必学外语”,这是一个错误的推理,违反了三段论的推理规则。又如著名的梁之辩 , 庄子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使用诡辩术,把惠施说的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中的异类不可以相知、相比的偷换成了 , 违反了在一个论辩过程中论题必须同一的同一律要求。

    1. 21.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 22.  下列选项和文中“濠梁之辩”庄子所犯的逻辑错误,不同的一项是(   )
      A . 鲁迅的作品不是一天能读完的,《孔乙己》是鲁迅的作品,所以《孔乙己》这本书不是一天能读完的。 B . 某人说:“这件事儿我没有过问,只是侧面了解了一下情况,提点意见,仅供参考。” C . “服务员同志,请当心,你的手指浸到我的汤里去了。”“没有关系,汤不烫,我不痛。” D . 人是由猿猴进化而来的,张三是人。因此张三是猿猴进化而来的。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阅卷人
得分
四、写作(60分)(共1题;共60分)
  • 23. (2024高二下·黔西期末)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布隆伯格在房产公司做中介时,其业绩始终比别人都好。当时没有手机,租客都是通过打中介公司的座机来咨询相关事宜。布隆伯格坚持每天第一个到办公室,最后一个走。假如租客早上7点或晚上9点打电话到中介公司,布隆伯格是唯一能接电话的人。布隆伯格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们:到场,可以确保自己在机会出现的时候不缺席。

    在追求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这种“到场”被很多人嗤之以鼻,认为这是浪费时间、效率低的表现,但也有不少人认为它很有必要。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想法和感悟?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知识点】
    抱歉,您未登录!暂时无法查看答案与解析,点击登录

微信扫码预览、分享更方便

试卷信息分值设置
分数:150分
题数:8
难度系数:0.65
第Ⅰ卷 客观题
第Ⅱ卷 主观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 1
  • 2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 3
  • 4
  • 5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 6
  • 7
四、写作(60分)
  • 8

试题篮

0

备课组卷

备课组卷助手小程序

返回顶部
您的试题篮还没有试题,
马上添加试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