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 B | C | D | |
实验 | 硫的燃烧 | 检查气密性 | 准备过滤器 | |
作用 | 隔绝空气和加热 | 防止炸裂瓶底 | 形成密闭系统,用于观察检查装置是否漏气 | 用胶头滴管滴少量水,让滤纸紧贴漏斗内壁 |
选项 | A | B | C | D | |
转化关系 | |||||
物质 | 甲 | H2O2 | C | CaCO3 | CuCl2 |
乙 | O2 | CO | CO2 | Cu | |
丙 | H2O | CO2 | Na2CO3 | CuO |
①上述物质种产生温室效应的物质是(填化学式,下同),和血红蛋白结合造成人体中毒的物质是;
②根据以上微观示意图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A. 反应前后的物质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 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C. 该反应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③图中“ ”表示的物质属于(选填序号);
a.单质
b.氧化物
c化合物
d.混合物
④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1mol氮气分子约含有个氮原子。
①t1℃时,KNO3的溶解度是g;
②烧杯甲中溶液是否达到饱和状态?(填“是”“否”或“无法判断”);其中溶解的溶质是;
③两种物质中溶解度受温度的变化影响较大的是;若要提纯混有少量KCl的KNO3 , 采用的方法是;
④将t1℃时50g硝酸钾的饱和溶液稀释成10%的溶液,需加水g;
⑤关于图中烧杯内的物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烧杯甲中溶液溶质的质量分数大于烧杯乙中溶液的溶质的质量分数
B.温度升高到t2℃,烧杯乙中固体一定全溶解,并成为不饱和溶液(不考虑水的蒸发)
C.将两个烧杯中的溶液混合,充分搅拌后,烧杯中一定还有剩余固体
D.将温度升高到t2℃,两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相等(不考虑水的蒸发)
①分析图三可知t3时反应已停止,理由是;
②如果5g碳酸钙粉末完全反应,产生多少摩尔的二氧化碳?(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③天平示数m的值140.00g。(用“>”“=”、“<”、“≤”、“≥”等符号表示)。
根据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C在实验中的作用是;仅根据D装置中黑色粉末变红这一现象,不能证明混合气体中一定存在CO,理由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②E中出现白色硫酸铜粉末变成蓝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③该装置不能检验出的气体是,如需检验,改进的意见是;
④上图方案B装置可用来吸收CO2 , 但没有现象,为证明CO2和NaOH能发生反应,设计如图装置进行实验,向充满CO2的试剂瓶中注入过量20%的NaOH溶液,振荡后打开止水夹,观察到的现象是,反应后将AB试剂瓶中混合物过滤,所得溶液中除CaCl2外,还有的溶质是,整个实验过程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是。